[发明专利]一种转舌锁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41833.2 | 申请日: | 2007-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袁梦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伙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 地址: | 2011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舌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码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保险箱用的电子密码锁。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用于控制保险箱门的密码锁锁体,通常采用直进直出的方形锁舌或楔形锁舌。在常态(锁定状态)下锁舌的收回被限定,而该锁舌又对门执手或门闩形成阻碍,解除对锁舌收回的限定是通过在保险箱密码输入装置上输入正确的密码且被预先设定的程序确认后使一个电动装置动作而得以实现的,而锁舌复位至常态(锁定状态)是由一个复位弹簧作用所致。
专利US5142890,US5134870以及US6786519公开了几种转舌锁结构方案。这上述方案中,锁舌形状为D型(即半圆形或者180度扇形),采用设在锁盒内壁与锁舌之间的拉簧作为锁舌从转进位置(开锁位置)到转出位置(上锁位置)的复位弹簧,对锁舌的锁定是由一个可控的电磁铁(螺线管)的动作部件(铁芯棒)的头部伸出后直接对设在锁舌的一个缺口形成阻碍而实现的。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当遇到非法强力开锁情况时,很大的外力通过门执手或门闩直接传递到锁舌,而锁舌又将该外力直接传递给电磁铁(螺线管)的动作部件(铁芯棒)的头部,由于锁舌和该动作部件的头部是线接触,应力很集中,容易造成动作部件以及电磁铁(螺线管)或锁体局部的损坏;
D型锁舌形状和尺寸较大,所配的复位拉簧也需较大空间伸缩,二者占据较大的锁体内部空间,致使缩小锁体体积或在锁体内增加其他部件十分困难。
此外,在用于控制保险箱门的密码锁的已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电动装置存在如下问题:采用单向(靠弹簧复位)的电磁铁电量消耗大,这一点对使用干电池供电的保险箱密码锁来说是很大的缺点;如果采用双向电磁铁,除了结构复杂外,还需要一个更大的安装空间。
采用马达和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构及丝杆丝扣结构,由于锁体内部空 间限制,通常使用小体积的高速马达,所使用的丝杆丝扣结构体积也很小,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丝杆和丝扣很难一次对准上扣,只要不对准就会发生丝杆丝扣卡死造成马达堵转现象,进而损坏丝杆和丝扣或损坏马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在受到非法强力开锁情况时防止锁体内电动装置直接被破坏的、可将该非法强力合理分解至锁体多个部位的转舌锁;以及提供一种容易使丝杆丝扣上扣且避免马达堵转的电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转舌锁,它包括:一个具有至少一个缺口的锁盒,与该锁盒相配的盒盖,一个可从缺口转出至锁定位置和转进至开启位置的锁舌,一个可控地阻挡锁舌从锁定位置向开启位置缩进的锁定装置,以及一个可使锁舌从开启位置复位至锁定位置的弹性元件,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一个挡块和一个电动装置,所述挡块具有一个柱体,该柱体装入设在所述锁盒内对应位置的第一滑槽内并与之形成滑动配合;在锁舌处于锁定位置,柱体的第一边立面与锁舌第一立面平面相对,柱体的第二边立面与设在电动装置上的随动件头部的第一立面平面相对,该随动件头部的其它立面与设在锁盒内的第二滑槽对应立面平面相对,从而将锁舌限定在锁定位置;在电动装置获得允许开锁授权后,其上的随动件向缩进方向移动使第二滑槽空出可使柱体部分进入的空间,在外力作用下锁舌向所述开启位置转进,同时施力于柱体第一立面使柱体部分进入已空出的第二滑槽空间,进而锁舌可转进至开启位置;所述挡块上还设有一凹槽,在锁舌上与该凹槽对应位置设有一凸柱,设在挡块上的柱体为部分的环形柱体,所述挡块有一个设在部分的环形柱体上部的圆柱体,设在该圆柱体上的凹槽为圆弧边开口的扇形凹槽,在所述外力撤销后,弹性元件使锁舌从所述开启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复位,此时锁舌上的凸柱进入挡块上的凹槽带动挡块复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锁舌为扇形板,其扇形夹角在度至度之间,其上设有与设在锁盒对应位置的轴滑动配合的轴孔,锁舌的第二扇形边立面承受外力,锁舌的第一扇形边立面将该外力通过平面接触传递至挡块上的柱体的第一边立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锁盒与锁舌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一导轨,在所述盒盖与锁舌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导轨,在所述锁盒上设有轴,在盒盖内设有与轴相配的轴孔,用于对锁舌的限定和导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伙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伙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1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