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用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1779.1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袁莉萍;曹瑾;倪长春;沈宙;张一宾;陈亮;栗秀丽;钱虹;张繁琴;蔡党军;沈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50 | 分类号: | A01N43/50;A01P3/00;C07D233/61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用 杀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SPRI-WM-005为有效成份的农用杀菌剂、其制备方法,以及该杀菌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杀菌剂在农药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但是,在当前杀菌剂还是以传统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并咪唑类及三唑类为主。由于这类杀菌剂已经使用了十几甚至几十年,不少已产生了严重的抗性,有的使用量已是原有用量的数倍。这不仅提高了农本,并且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急需有新的药剂予以替代。如何利用这些农药的特性,开发与原来杀菌剂结构有本质差别的新颖结构杀菌剂,也是当今新农药开发的方向。为此本发明者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取代苯乙酮肟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02112336.5),并由此公开了本发明的化合物——SPRI-WM-005,化学结构如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化学合成得到了取代苯乙酮肟的衍生物(专利号:ZL02112336.5),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该系列衍生物中的化合物——SPRI-WM-005,对于农业作物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农用杀菌剂,该农用杀菌剂以化合物SPRI-WM-005为有效成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农用杀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化合物SPRI-WM-005用作农用杀菌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农用杀菌剂以化合物SPRI-WM-005为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8-50%(w/w)。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用杀菌剂的剂型为水乳剂或其他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剂型。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用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化合物SPRI-WM-005与载体和助剂混合均匀。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用杀菌剂的有效成分化合物SPRI-WM-005可通过以下途径合成:
本发明涉及的农用杀菌剂在农业上用于防治各种作物病害,主要应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黑星病、菌核病、早疫病、炭疽病、霜霉病等作物病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农用杀菌剂的有效成分SPRI-WM-005的顺式异构体的核磁共振氢谱图(1HNMR)
图2为本发明的农用杀菌剂的有效成分SPRI-WM-005的反式异构体的核磁共振氢谱图(1HNMR)
图3为本发明的农用杀菌剂的有效成分SPRI-WM-005的气-质联用(GC-MS)图谱,其中A为气相色谱图,B为顺式异构体的质谱图,C为反式异构体的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所涉及的原材料皆可通过市售得到,且涉及到的浓度均为重量浓度。
本发明的农用杀菌剂中的有效成分SPRI-WM-005具有以下结构式:
其相关数据如下
分子式:C14H13Cl2N3O
分子量:310
化学名称:
英文:1-(2,4-Dicholo-phenyl)-2-imidazol-1-yl-ethanone-O-allyl-oxime
中文:1-(2,4-二氯苯基)-2-(1-咪唑基)-乙酮-O-丙烯基-肟
理化性质:常温下呈液体,溶于丙酮、乙醇、甲醇、二氯甲烷、氯仿、乙腈、苯、甲苯、DMF、DMSO;不溶于水。
折光率:nD21:1.5732
沸点(bp):220℃(分解)
比重(d20):1.2669g/ml
pH=6.88
热稳定性:化合物在54±2℃下储存6周,稳定,含量不变。
原药毒性:
(1)急性经口(雌/雄)LD50=2150/1165(毫克/千克),为低毒。
(2)急性经皮LD50>5000(毫克/千克),为微毒。
(3)眼睛和皮肤刺激性:对新西兰白兔眼睛和皮肤表现为无刺激性。
(4)致敏试验:豚鼠致敏试验,不引起豚鼠皮肤改变,属弱致敏物。
(5)Ames测试结果为阴性。
(6)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
(7)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为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未经上海市农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1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直径管件内高压成形模具
- 下一篇:二聚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