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基吡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1594.0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沈永嘉;朱健明;王成云;裘海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新明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06 | 分类号: | C07D21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淑章 |
地址: | 20023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吡啶 混合物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由甲基吡啶同分异构体或/和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已公开的分离由甲基吡啶异构体或/和同系物组成混合物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三类。其一是:采用吸附分离法分离由甲基吡啶异构体或/和同系物组成混合物(如EP 173440或U.S.Pat.No.3,064,002所报道的方法);其二是:化学转化法,即将特定的化合物加入到由甲基吡啶异构体或/和同系物组成混合物中,使所加入的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甲基吡啶形成相应的衍生物,利用这些衍生物较易分离的特点达到分离目的(如U.S.Pat.No.2,516,370或JP60214775所述的方法);其三是:共沸精馏分离法,即将主要由甲基吡啶异构体或/和同系物组成混合物通过与共沸剂共沸精馏实现分离(如GB 580048所提供的方法)。
综上,共沸精馏分离法是一种易于连续化及规模化实施的分离方法,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然现有共沸精馏分离技术中所用共沸剂为水,致使各共沸物(各组分与水所形成)的沸点相差无几(2,6-二甲基吡啶与水的共沸物混合物馏分沸点为95.6℃,3-甲基吡啶与水的共沸物的沸点为96.7℃,4-甲基吡啶与水的共沸物馏分沸点为97℃),导致操作及控制困难、产品纯度不高及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操作及控制、产品纯度高且成本低的甲基吡啶混合物(主要由甲基吡啶同分异构体或/和同系物组成)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发现:采用C1~C6一元醇的水溶液为共沸剂,能增加甲基吡啶混合物中各共沸物(各组分与共沸剂所形成)的沸点间的差距(各共沸物沸点间的差距最大能扩大到4℃),从而使共沸精馏易于操作及控制、提高了产品纯度和减低了产品成本。
本发明所说的甲基吡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分离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在有C1~C6一元醇的水溶液(共沸剂1)存在条件下,对甲基吡啶混合物进行常压精馏,收集由所需组分与共沸剂1组成的馏份,再对所得馏份,与苯(共沸剂2)进行常压共沸精馏脱去其中的水和部分C1~C6一元醇,再经过精馏脱去C1~C6一元醇得目标物。
其中:所说的甲基吡啶混合物是主要由甲基吡啶同分异构体或/和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如来自于煤焦油中的吡啶碱馏分,主要由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和2,6-二甲基吡啶组成的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各占约1/3;所说C1~C6一元醇是指C1~C6的一元醇中的一种、或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说C1~C6一元醇的水溶液的浓度为20v/v%~95v/v%,更优选为80v/v%~90v/v%;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用的共沸剂为浓度为80v/v%~90v/v%的C1~C3一元醇的水溶液,其中C1~C3一元醇是指C1~C3一元醇一种、或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共沸剂的用量为被分离混合物重量的5倍~6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说的甲基吡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来自于煤焦油中的吡啶碱馏分(主要含34wt%的2,6-二甲基吡啶、34wt%的4-甲基吡啶、30wt%的3-甲基吡啶和2wt%的未知杂质)置于精馏釜中,再加入待分离吡啶碱馏分重量5倍~6倍的C1~C3一元醇的水溶液(共沸剂1),进行常压(1大气压)精馏,收集2,6-二甲基吡啶与所用共沸剂形成共沸物(如所用共沸剂为80v/v%~90v/v%甲醇水溶液时,则2,6-二甲基吡啶与甲醇水溶液形成共沸物的收集温度为62℃~63℃);
(2)将精馏釜的釜温度冷却到室温,再补加共沸剂1,使精馏釜共沸剂的重量为待分离混合物重量5倍~6倍,进行第二次常压(1大气压)精馏,收集3-甲基吡啶与所用共沸剂形成共沸物(同样以共沸剂是80v/v%~90v/v%甲醇水溶液为例,则收集馏份的收集温度为65℃~6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新明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新明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1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