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膜用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1509.0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1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项志度;王伟民;冯介骅;邬显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9/08;H04R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生柱;应云平 |
地址: | 20023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聚酰亚胺 薄膜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膜用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更确切地说涉及氧联二苯二甲酸二酐为主的酸酐与芳族二胺反应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薄膜用於大功率音响振动膜和电声替换器振动膜已取得很大成功,由於它们耐热性高、尺寸稳定性好、声音传播速度快,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除大型音响、广播大型喇叭和电视机外,计算机和手机等都广泛使用聚酰亚胺振动膜。
随着家用电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对聚酰亚胺振动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耐热性高,聚酰亚胺薄膜Tg在250~350℃范围内,连续使用温度在200℃以上,薄膜尺寸稳定性好,在1.1MPa气压下喷涂层不变形,模量在2.5~3.5GPa,低音共振频率小,介电损耗角正切tanθ在0.025~0.4之间,频率在450Hz、700Hz、3000Hz时声音畸变值为-40dB,薄膜伸长率100℃为120%,300℃为250%。随之而来的是聚酰亚胺薄膜由一种酸酐和一种胺聚合流延或浸胶制备的薄膜,向共聚酰亚胺薄膜转化。
现有技术特开平2003-289594,10.10.2003披露聚醚酰亚胺薄膜模量比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小,低音共振涉率小,但尺寸精度差,振动膜轰鸣声大,音质不好,薄膜厚薄不匀,扬声器的音质有偏差,生产性能仍不理想。
另一现有技术特公平7-101953,1995年11月1日披露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於100℃拉伸试验,厚度为50um的薄膜伸长率为100%,用其制备的振动膜於200℃有收缩变形现象,声音传播速度1454m/sec,再现频带上限22000HZ,瞬变特性适中,高频畸变80%。但存在片材成型时屡屡发生薄膜断裂,生产良好音响用振动膜的性能差。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聚醚酰亚胺膜尺寸精度差,振动膜轰鸣声大,音质差和耐热温度小於200℃,及聚均苯四甲酰亚胺薄膜生产性差的缺点。提供耐热性好,音质好,尺寸稳定性好和生产性佳的共聚酰亚胺薄膜,供制振动膜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由90~20摩尔3,3′,4,4′一二苯醚四甲酸二酐和10~80摩尔其他芳族二酐与100摩尔芳族二胺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於室温~100℃反应制备成茄氏粘度为5~30分钟的聚酰胺酸溶液,经由240~400℃流延成膜,获得玻璃化温度为250~350℃的聚酰亚胺薄膜,然后在高於玻璃化温度20~60℃下吸塑成型形成各种形状的音响器用振动膜。
这里的其他方族二酐是从均苯四甲酸二酐、联苯四甲酸二酐、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双酚A二醚酐和偏苯三酸酐组成的群体中任选一种或二种的混合酐。
芳族二胺是从4,4′一二氨基二苯醚,4,4′一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一二氨基二苯砜和双酚A二醚胺组成的群体中任选一种。
在高於玻璃化温度20~60℃下,本发明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片材成型制音响用振动膜除用吸塑或浸胶成型外,还可用深拉成型、压缩空气气压成型和轧花成型等方法成型。
按照本发明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性能如下:
外观:金黄色透明的薄膜
伸长率(室温) 40~80%
拉伸强度 150~200MPa
介电强度 160~220KV/mm
厚度 20~125μm
玻璃化温度Tg 250~350℃。
用本发明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吸塑等成型形成音响用振动膜,其性能如下:
模量 2.5~3.7GPa
内部衰减 ≥0.03
极限伸长率 ≥10.6%
频率在1000Hz以上,则二次失真为<40dB,在干燥条件下存放,适用期5年,复测合格后仍可使用。
按本发明制备的振动膜可根据用户要求做成各种形状,如像园屋顶状、方形、锥形等形状,形状方面不作任何限制,该振动膜可在200~250℃范围内长期使用。
按本发明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不但可以用於音响器和电声转换器用振动膜,还可用作带自动粘接用膜。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发明特举例说明之,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未经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1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瞬时频道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马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