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水精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0622.7 | 申请日: | 200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西恩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袁会庆 |
地址: | 201501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水 精制 工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水处理工艺,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盐水精制工艺。
背景技术
原盐是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将原盐制成盐水,由于原盐的不纯,使盐水中常含有悬浮物和金属离子,如:Ca2+、Mg2+、Fe3+、SiO2、SO42+等物质,这些物质进入隔膜电解工序或离子膜电解工序,则会损坏电解膜,缩短电解膜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通过精制将这些离子和悬浮固体除去。
盐水精制工艺中的过滤技术,在隔膜电解制碱法生产中的盐水过滤,一般采用自然沉降加砂滤器法,其如图1所示,先将原盐溶解,投加化学药剂反应后进入澄清桶通过重力沉降颗粒,上清液还有少量细微的悬浮物,再经过砂滤进一步净化制成一次精制盐水,送至隔膜或离子膜工序。由于工序相对比较冗长,因此当出现盐水波动、质量稍差时,设备耐冲击能力差,就会使盐水悬浮物浓度超标,影响隔膜或离子膜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此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过滤精度不够高的缺点。
随着离子膜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膜分离工艺替代原有工艺。其工艺流程方框图如图2所示:原盐溶解、投加化学药剂混合反应后进入气浮装置去除Mg(OH)2悬浮物,然后用泵打入膜分离设备进一步精制去除CaCO3和其它悬浮物。此工艺的出水精度虽高于砂滤器法,能满足离子膜法的生产需求,但与砂滤器法工艺相比,存在:操作过程繁琐;膜过滤器投资大、需化学清洗、运行费用高等缺陷,而且,膜处理对原水的要求很高很容易膜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液分离效果显著,悬浮物(SS)去除率高,出水悬浮物少,一次精制盐水的质量高于目前的传统工艺和膜分离工艺新的盐水精制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构思来加以实现的:
原盐在化盐桶内被淡盐水所溶解,然后流入混合反应槽中停留0.5~1.0小时;在流经途中投加NaOH和Na2CO3,或是投加Na2CO3、NaOH和BaCl2,并边加料、边以0.5~3米/秒的速度不间断地顺向连续搅拌;再向混合反应后的盐水中投加絮凝剂;最用泵将盐水打入液体过滤器进行固液分离。
所述投药量,以保证反应剩余量NaOH为0.1~0.3g/L,NaCO3为0.4~0.6g/L。
所述投加的絮凝剂是1~3mg/L的聚丙酰酸钠和5~30mg/L的三氯化铁。
所述液体过滤器是液体过滤器A或液体过滤器B。
每隔4~24小时打开液体过滤器B的排气控制阀,排空空气室内的空气,同时过滤器进行反冲洗。
液体过滤器底部排放的盐泥用泵打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干泥外运处理,盐水则回到液体过滤器。
本发明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1.本发明与传统工艺和膜分离工艺相比,简化了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少;
2.本发明可连续运行,反冲、排泥无需停泵。反冲操作方便,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少。而膜分离工艺运行一段时间后为了保持较高的过滤能力,需用化学药剂再生,而且每年还有不菲的膜更换费用。
3.本发明的悬浮物去除率高且稳定,抗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不会因进水水质的波动而变化,保证了一次精制盐水的质量。而膜分离工艺耐冲击负荷能力差,为了防止进水对膜设备的污染,必须保证盐水预处理的效果,否则,不仅会污染膜设备,造成运行不正常,而且影响了一次精制盐水的质量。
下表1为以90m3/h处理量为例,各工艺方法的性能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西恩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西恩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