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40023.5 | 申请日: | 2007-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 发明(设计)人: | 钱建中;钱洪祥;张大华;郭海英;张裕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得树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3/16 | 分类号: | C08G63/16;C08G63/85;D06N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妙春 | 
| 地址: | 201318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合成革 聚酯 多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多元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还涉及这种聚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聚酯多元醇的制备原料中所采用的酸都是纯净物,如己二酸。但生产己二酸时会得到较多副产物——混合酸,这种混合酸副产物中含有丁二酸,戊二酸及己二酸等几种组分,分离它们难度很大,成本也很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混合物,一直是许多专业人士探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用混合酸制备的用于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以解决现在混合酸得不到有效利用,用于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用于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
A)混合酸;
B)二元醇;
混合酸和醇的物质的量理论比为1∶1,实际生产中考虑到醇的损失,将比例控制在1∶1.015~1∶1.05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其数均分子量控制在1000~3000g/mol,优选为2000g/mol;酸值低于0.5mgKOH/g。
所述混合酸由KA油硝酸氧化制备己二酸过程中最后阶段得到的产物,这种副产物为丁二酸、戊二酸及己二酸的不定量百分比的混合物。
所述二醇组分是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二乙二醇、新戊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丙二醇优选为1,2-丙二醇,丁二醇优选为1,4-丁二醇。
本发明的目的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这种用于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一种制备所述的用于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
i)常压条件下的反应阶段;加入混合酸和二醇组分,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反应,温度控制在210~220℃,在升温过程中,当反应温度至120~160℃时,反应将会剧烈进行,并伴随大量水生成。这一过程要严格控制出水和回流速度,以防止反应过于激烈;当不再出水时,这一阶段反应结束,进入下一反应阶段;
ii)真空条件下的反应阶段;该阶段将真空度逐渐增大至0.098Mpa,并在体系的酸值介于5-10之间时加入催化剂;当酸值低于0.5mgKOH/g时结束反应;
两个阶段的总反应时间为20~30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制备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催化剂为有机金属类酯化催化剂。
一种制备所述的合成革底料用的聚酯多元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金属类酯化催化剂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三氯丁基锡、钛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使用的量在整个体系中的比例为40-100ppm。
本发明将混合酸代替纯净的酸应用于聚酯多元醇的制备中,成功地得到不同分子量且酸值低于0.5mgKOH/g的聚酯多元醇,从而大大降低了聚酯多元醇的生产成本。生产得到的聚酯多元醇可以应用到合成革底料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KA油硝酸氧化制备己二酸最后得到的混合酸 9750kg
NPG(新戊二醇) 3504kg
1,4-丁二醇 4502kg
钛酸四丁酯 0.91kg
在氮气的保护下准确加入二元醇和二元酸,密封反应釜升温熔融。当反应温度至120~160℃时,反应将会剧烈进行,并伴随大量水生成。这一过程要严格控制出水和回流速度,以防止反应过于激烈。升温至210℃左右后,温度控制在210~220℃之间,当不再出水时,逐步抽真空到0.098Mpa。中间多次测定聚酯多元醇的羟酸值等指标,当酸值降至5~10时加入催化剂钛酸四丁酯以促进反应顺利进行,羟酸值合格后方可冷却出料。得到用于合成革底料的聚酯多元醇14379kg。
实施例2:
KA油硝酸氧化制备己二酸最后得到的混合酸8000kg
1,4-BG 3029kg
乙二醇 2120kg
钛酸四丁酯 0.63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得树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得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