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笔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9645.6 | 申请日: | 200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9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宋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木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29/10 | 分类号: | B43K2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带有发光装置的笔,特别是一种带有发光二极管的笔。
背景技术
人们在野外或夜晚工作时,往往需要在光线黑暗的情况下进行记录,这时就需要能够提供照明的笔,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现有的笔功能比较单一,往往只有书写功能,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满足书写和照明需要的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发光装置的笔,包括壳体(1)、笔芯(4)、透明罩(3)、发光体(2)、电池(7)、开关(8)、按钮(5)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中设有发光体(2);壳体前端与透明罩(3)连接;透明罩(3)前端设有供笔芯(4)穿出的小孔;
所述的发光体(2)固定在电路板(10)上,电路板(10)固定在壳体(1)前部;电路板(10)的中部有供笔芯穿过的孔。
本发明一种发光笔所述的发光体(2)为白炽灯、电致发光有机体或发光二极管的一种。
本发明一种发光笔所述的电池(7)的种类并没有限制,可以为纽扣形电池或柱状电池。
本发明一种发光笔所述的笔芯(4)前端设有弹簧控制其位置,笔芯(4)的末端顶住按钮(5),按动按钮(5)即可控制笔芯呈缩回或伸出状态。
开关(8)通过导线(9)与电池(7)、电路板(10)、发光体(2)串联,控制发光体(2)的亮或灭。
本发明一种发光笔的一端还设有挂钩(6),可以挂在腰带、包带、钥匙扣等物品上,方便携带。
本发明一种发光笔的结构比较简单,方便携带,在夜晚时可作为应急照明的小工具,并且可以在黑暗中书写,由于采用了大的透明罩(3),所以在书写时手部不会遮住发光体2所发出的光。采用本发明在夜晚书写时可以不用开灯,以免影响他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光笔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发光笔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发光笔笔芯伸出时的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发光笔的挂钩按下时的状态图;
图6为实施例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发光装置的笔,包括壳体(1)、笔芯(4)、透明罩(3)、发光体(2)、电池(5)、开关(8)、按钮(5)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中设有发光体(2);壳体前端与透明罩(3)连接;透明罩(3)前端设有供笔芯(4)穿出的小孔;
一种发光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2)固定在电路板(10)上,电路板(10)固定在壳体(1)前部;电路板(10)的中部有供笔芯穿过的孔。
一种发光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2)为白炽灯、电致发光有机体或发光二极管的一种。
一种发光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8)通过导线(9)与电池(7)、电路板(10)、发光体(2)串联,控制发光体(2)的亮或灭。
一种发光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末端还设有挂钩(6)。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体,电路板(10)上设置有4颗发光二极管(2),以纽扣电池作为电源,发光二极管固定在电路板(10)上,电路板(10)镶嵌在壳体(1)前部;电路板(10)的中部有供笔芯穿过的孔;壳体(1)前端与透明罩(3)连接;透明罩(3)前端设有供笔芯(4)穿出的小孔;开关(8)与电池(7)、电路板(10)之间用导线(9)串联;壳体(1)的末端设有挂钩(6)。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体,电路板(10)上设置有4颗发光二极管(2),以碱性AA7号电池作为电源,发光二极管固定在电路板(10)上,电路板(10)镶嵌在壳体(1)前部;电路板(10)的中部有供笔芯穿过的孔;壳体(1)前端与透明罩(3)连接;透明罩(3)前端设有供笔芯(4)穿出的小孔;开关(8)与电池(7)、电路板(10)之间用导线(9)串联;壳体(1)的末端设有挂钩(6)。
实施例3
采用电致发光有机体作为发光体,以碱性AA7号电池作为电源,发光二极管固定在电路板(10)上,电路板(10)镶嵌在壳体(1)前部;电路板(10)的中部有供笔芯穿过的孔;壳体(1)前端与透明罩(3)连接;透明罩(3)前端设有供笔芯(4)穿出的小孔;开关(8)与电池(7)、电路板(10)之间用导线(9)串联;壳体(1)的末端设有挂钩(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木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木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96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