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高压断路器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9469.6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5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0 | 分类号: | H01H71/00;H01H3/6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1707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高压 断路器 二维 强加 速度 短程 震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断路器的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消除高压断路器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的方法;属于高压断路器控制方法类。
背景技术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国家工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使用的高压电力开关设备数量高达数千万台;加装一体化智能控制器的智能断路器在国际、国内已有不少相关产品,代表着电力应用新技术的前沿,有着小型化、使用安全、智能程度高、节省材料、施工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但由于断路器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对元器件、印制板、接插件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元器件、印制线、插头座的撕裂或松动,严重影响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致使该产品迟迟得不到普及。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有些厂家采用大体积、直插式元器件,宽尺寸印制线,航空插头座设计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震动问题,但成本高,功能较少;已经严重制约着高压智能电器工业的发展。
因此,如何消除断路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现象,进一步提高智能控制器在高压智能电器中的使用可靠性,已经成为相关行业科技人员必须着力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消除高压断路器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的方法,消除断路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导致对智能控制器电路板冲击损坏现象,从而提高高压智能断路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种消除高压断路器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断路器框架6及电路板1之间设置着由带有弹簧皱褶区的平面弹簧4及与该平面弹簧4配套的能量消除块5组成的短程震动消除机构。
所述短程震动消除机构中的平面弹簧4与架于其上面的电路板1之间设置一层超声波吸收层2。
所述的短程震动消除机构中的平面弹簧4为一四边框形片,框架中间设有一对中心旋转对称的平面弹簧镂空区4-4,两镂空区之间设有一道与对称的对应框边连接的平面弹簧板体,该弹簧板体上设有一组弹簧固定耳4-3;并在平面弹簧4的框边印制板固定耳7、一组对应角的板体框边、中心连接弹簧板体、以及与中心连接弹簧板体连接的弹簧固定耳4-3上各设置有弹簧皱褶区4-1、4-2;同时在四条对称的平面弹簧边上设有与印制板固定的印制板固定耳7,在四条对称的平面弹簧边框的交叉处的平面弹簧4上各嵌置一能量消除块5。
所述的一组弹簧固定耳4-3通过设于中心连接弹簧板体上的一组弹簧固定耳4-3与断路器框架6连接,并又经过设于平面弹簧四边交叉边上嵌置的能量消除块5组成平面震动消除组件,同时在能量消除块5上依次叠置间隔垫3-2、3-1以及超声波吸收层2和电路板1。
所述的平面弹簧4由不锈钢、铍青铜或高分子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消除高压断路器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的方法,通过在断路器框架及电路板之间设置的带有皱褶区的平面弹簧和能量消除块,或外加的超声波吸收层构成的短程震动消除机构,不仅改变了断路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的振动能量的传输方向、加速能量的衰减,而且真正起到消除共振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通用型机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改进型机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一种平面弹簧形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另一种平面弹簧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路板 2-超声波吸收层 3-1、3-2间隔垫 4-平面弹簧4-1、4-2、弹簧皱褶区 4-3、弹簧固定耳 4-4、平面弹簧镂空区 5-能量消除块 6-断路器框架 7-印制板固定耳 9-弹簧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并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一种消除高压断路器二维强加速度短程震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断路器框架6及电路板1之间设置着由带有弹簧皱褶区的平面弹簧4和嵌置在该平面弹簧框边的能量消除块5构成的短程震动消除机构(见附图1)。
作为上述方法的改进,所述短程震动消除机构中的平面弹簧4与架于其上面的电路板1之间设置一层超声波吸收层2(见附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94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