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式晾物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9266.7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8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昭 |
主分类号: | D06F57/00 | 分类号: | D06F57/00;F16M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43上海市闸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式晾物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拓展粱(晒、晾、淋)物的器物
现在居民普遍用竹杆、绳晾晒衣物,用此方法晾晒衣物,一阵风将衣物吹成一堆,有时也将衣物吹落至地。使居住在公寓的居民在晾、晒衣物时必须把衣物高高举起再何前伸出等,即累也不方便,室内花卉缺雨露的滋润,竹杆要侵占有限公司耕田。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直梁的尾部与台是轴孔配合联接,台主要有台面(工作面)台脚、台面轴、桩和靠扶等组成,把台放在凸台(在地面上分隔内、外的突起的分隔物体如——隔离室内外、仑内外的阳台、窗台、仑台等半高的壁体物统称)上,它的台脚站在凸台上,并可用螺栓把台脚固定联接在凸台上完成与凸台的联接(如台脚的内侧面与凸台的外侧面接触后用螺栓把台脚固定在凸台上),即完成直梁与台的联接(墙体)。直梁底面的单叶铰链,该叶铰链与斜支杆上端单叶铰链组合,经销轴联接成壹合铰链即完成直梁与斜支杆的铰链联接;斜支杆下端的轴孔套坐在直拉杆下端对应的轴杆座上组成轴孔配合联接(直拉杆的轴与斜支杆的轴孔对应轴孔配合,直拉杆的轴底所凸出的挡圈与斜支杆轴孔底面对应接触即被坐住)即完成斜支杆与直拉杆的轴孔配合联接,在直拉杆的中段有靠扶挡着不让它倾斜(靠扶和桩固定在台脚前的外侧上用于联接固定直拉杆),直拉杆上端的套孔内形面与直梁底面下桩外形面对应配合,可把直拉杆的套孔直接套接在桩上从而形成直梁、直拉杆、斜支杆组成的活络铰链三角架支撑直梁,该梁即梁杆的下部有套孔等型状物以方便连接它物品,并可绕台轴作扇形展开,直梁中段的轴该轴与平支杆前端的轴孔对应配合为轴孔配合联接,在平支杆的另一端有套孔,该套孔的内经与平拉杆(台面的侧向沿伸面)的桩销对应配合,可以把平支杆的套孔直接套扣在平拉杆的桩销中就形成扣销联接,即完成平支杆与平拉杆的扣销联接形成平拉杆(台),平支杆、直梁三杆组成的销轴三角架固定直梁—梁杆为晒、晾、淋东西的受重支撑杆,同理可变直拉杆为直压杆、斜支杆为斜拉杆与直梁组成拉力三角架替换支撑三角架其原理,目的及产生的作用,功能和效果相同故不累述。直梁中有套孔等型式方便连接它物,在自然的阳光和雨露即可使人们安全、方便的晒、晾、淋东西。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拓展器具,由于是螺栓联接牢固,铰链三角架支撑稳,轴销三角架定位牢安全、方便、用套孔等型式联接它物不易脱落保险、直梁做晒、晾、淋东西的梁杆巧、设计合理妙、实用,使构件加工简单易制造,可在室内完成本器具安装方便、安全使用省时、省力、宜人、舒畅安全方便,用途广。
以下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再作画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颖具体结构图(图中用壹根拓展90°的直梁)
图2为图1结构中A-A部面图
图3为图1结构中B-B部面图
图4为图2结构中C-C部面图
图5为图2结构中D-D部面图
图6为图2结构中E-E部面图
图7为图2结构中F-F部面图
图1、图2、图3所示直梁22中的直梁轴套12与台4中的轴11是轴孔配合联接,即完成直梁22与台4的联接,直梁22上的平支杆轴27与平支杆24中的平支轴套26是轴孔配合联接,即实现直梁22与平支杆24的轴孔联接,平支杆24另一端有孔该孔的内形面与平拉杆(台4面)上的销桩23外径对应配合,即可将平支杆24上的孔直接套在桩销23上形成套扣联接完成直梁22、平支支24、平拉杆组成的轴销三角固定架、定位直梁22直梁22底面的合叶16与斜支杆19上端的合叶18经销轴12组成壹合叶即完成直梁22与斜支杆19的铰链联接,斜支杆12下端的轴孔与直拉轴套6是轴孔配合直拉轴套6套接在直拉杆7下段中,它的挡圈正上面座斜支杆19下端轴孔的底面,底面坐在直拉杆7的底托座15的挡圈专座上,即完成斜支杆19与直拉杆7的轴孔配合联接,直拉杆7上端套孔13套接在台4的前脚14上的桩10上,故形成直梁22、斜支杆19、直拉杆7组成的活套铰链三角架支撑直梁22和套孔架20及套孔21等型式组成的梁杆,可方便的连接其它物品晒、晾、淋东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昭,未经李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9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