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H.264实时精细粒度可伸缩编码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38784.7 | 申请日: | 2007-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杨;姜钦华;刘志;刘海鹰;刘鹏飞;张颖;沈礼权;王国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N7/16 | 分类号: | H04N7/16;H04N7/30;H04N7/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264 实时 精细 粒度 伸缩 编码 方法 | ||
1.一种基于H.264实时精细粒度可伸缩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残差帧的全局性与当前残差块的局部性分布来进行分析,编码器中的增强层变换部分采用4x4整数变换;在全局分析中找出奇异点,并通过对奇异值进行下移位使得比特平面数全局均衡,在解码端作相应的上移位;在局部分析中做全零块的判决;其步骤是:
(1)对当前残差帧进行全局性分布统计,在基于H.264的基本层的重构值与原始值的差值中统计奇异点的分布,对全局奇异值进行下移位,在头信息中对记录奇异点的位置和下移值信息进行编码;
(2)对当前残差块进行局部性分布统计,设在完成(1)后得到最大比特位数为L,截取比特平面数为N,使用条件值O=2L-N-1来判决当前残差子块是否为全零子块,对全零子块不做变换量化,仅对非全零子块进行变换,量化和编码;
(3)在增强层中对非零子块采用4x4整数变换,并对变换量化系数采用比特平面编码;
(4)在解码端,从头信息中提取步骤(1)中全局部分下移位置和下移值信息,并做相应的上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264实时精细粒度可伸缩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对当前残差帧进行全局性分布统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对输入的当前残差帧全局扫描,记录奇异点值大小;
②根据分布信息,确定奇异点,对奇异点绝对值下移操作,当奇异点绝对值大于64,对其下移2位,当其介于32-64之间,对其下移1位;
③在头信息中记录奇异点值位置(X,Y)和下移值大小S;
④分析后得到最大值M,则最大比特位数为L=[Log2M+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264实时精细粒度可伸缩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对当前残差块进行局部性分布统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对输入的当前残差块进行循环扫描;
②判断是否满足全零子块条件:全局分析完成后得到最大比特位数为L,设截取比特平面数为N,使用条件值O=2L-N-1来判决当前残差子块是否为全零子块,如果这个4x4子块为全零子块则不用做变换量化,并将当前块的block_cbp设置为ALL_ZERO,否则设置为1;
③重复步骤②,完成全部的全零子块判决,当有一个组Group为全零组,则group_cbp设置为ALL_ZERO,否则设置为1。此后,仅对设置为1的子块在增强层中进行变换,量化和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264实时精细粒度可伸缩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在增强层对非全零子块进行变换,量化和编码;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在增强层将16x16的宏块划分为4个8x8的亮度块和2个8x8的色度块,然后将8x8块划分为4个4x4的子块;
②把4个4x4的子块称为一个组Group,每个宏块共6个Group;
③对非零子块的变换采用4x4整数变换;在头信息编码时,先编码组头信息,再编码子块头信息;
④采用QPL量化后的系数进行16即4x4长度的比特平面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未经上海大学;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87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制解调器及其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架、前叉振动试验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