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热式电开水桶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8373.8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曾新;陈文歆;钱沁;刘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曾新;陈文歆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热 开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热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热式电开水桶。
背景技术
我们发现,学校里供学生饮水用的保温桶不能用电加热,而且桶内的水一但喝完,学生就得等到校内工作人员重新加入开水后才能喝水了。现在,市场上有一大类保温桶能够用电加热但无保温层,桶内的水容易冷却;另有一种保温桶能自动进水,但是却会产生阴阳水的问题。有没有一种既能自动进行加热,又能自动补水,而且保温效果好的水桶呢?本发明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原有水桶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内热式电开水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热式电开水桶,它是由桶壳、内胆、桶盖、保温层、挡板、内电热管、内电热管控制器、冷水进口、冷水进水软管、浮球、自动进水阀门、内出水口、内出水管、出水阀和控温器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热式电开水桶是在桶壳内放置有内胆,在桶壳和内胆的隔成中填充有保温层,在桶壳的上方是桶盖,在内胆的底部安放有多块挡板,在挡板的上方,内胆的中间部位固定有内电热管控制器,并在上面安装有内电热管,在桶壳的上方的一侧开设有冷水进口,并连接有冷水进水软管,冷水进水软管一直穿过挡板一直延伸到内胆的底部,在冷水进水软管上固定有一个浮球,并安装有自动进水阀门,在内胆一侧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内出水管,内出水管在桶外的一端与出水阀连接,在内胆内的一端开设有内出水口,在内胆内还装有一个控制器。
本发明的装置通上电源后,启动内电热管控制器,内电热管开始工作,对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当内胆内的水达到一定温度后,内电热管控温器会自动切断电源,让内电热管停止工作,这时打开出水阀,热水会从内胆上方的内出水口流入内出水管,并从出水阀流出,这时内胆内的液面会开始下降,液面上飘浮的浮球的位置也随之下降,当达到一定的低位后,自动进水阀门会自动打开,使冷水通过冷水进口流入冷水进水软管,并一直流入内胆的底部,从内胆底部的挡板中慢慢向上渗透,当液面上升,浮球也随之上升到达一定高位时,自动进水阀门也随之关闭。
本发明的装置的内胆底部放置有多块挡板,并且在挡板上开设有多个小孔,由于冷水进水软管直插在内胆底部,这样就能使刚进入内胆的冷水能够缓慢均匀的与内胆内剩余的热水混合,避免产生“阴阳水”。
本发明的装置的内出水口开设在内胆的上部,而通常内胆内的水温是位于内胆上方的热水温度较高,所以可以保证从出水阀流出的水始终是水温较高的热水。
本发明的装置的安装有浮球和自动进水阀门,通过它们可以自动对内胆内的水进行补充。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自动补充新水,而且通过合理的设计避免饮用“阴阳水”的危险,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温性,有很好的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附图说明
图1 一种内热式电开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1-桶壳、2-内胆、3-桶盖、4-保温层、5-挡板、6-内电热管、7-内电热管控制器、8-冷水进口、9-冷水进水软管、10-浮球、11-自动进水阀门、12-内出水口、13-内出水管、14-出水阀、15-控温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内热式电开水桶,它是由桶壳1、内胆2、桶盖3、保温层4、挡板5、内电热管6、内电热管控制器7、冷水进口8、冷水进水软管9、浮球10、自动进水阀门11、内出水口12、内出水管13、出水阀14和控温器15组成,是在桶壳1内放置有内胆2,在桶壳1和内胆2的隔成中填充有保温层4,在桶壳1的上方是桶盖3,在内胆2的底部安放有多块挡板5,在挡板5的上方,内胆2的中间部位固定有内电热管控制器7,并在上面安装有内电热管6,在桶壳2的上方的一侧开设有冷水进口8,并连接有冷水进水软管9,冷水进水软管9一直穿过挡板5一直延伸到内胆2的底部,在冷水进水软管9上固定有一个浮球10,并安装有自动进水阀门11,在内胆2一侧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内出水管13,内出水管13在桶外的一端与出水阀14连接,在内胆2内的一端开设有内出水口12,在内胆2内还装有一个控制器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曾新;陈文歆,未经黄曾新;陈文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83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