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灵巧的正交频分多址下行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7991.0 | 申请日: | 200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7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齐;张小冬;芮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巧 正交 频分多址 下行 通信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交频分多址下行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尤其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空中信号传输技术正成为研究的焦点。为使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获得较高的频谱效率,例如高达10bps/Hz的频谱效率,使其支持多种场景的通信需求及支持各种自适应控制技术,其信号传输技术必须具有比以往任何一种同类技术更好的性能,同时可维持能控制的实现复杂度。
而目前的宽带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技术主要以码分多址(CDMA)为代表的单载波多址技术和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多址技术。在宽带无线通信环境下,为补偿信道衰落的影响,基于CDMA的单载波传输系统的接收端均衡器日益复杂,从而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而以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多址系统,因其具有支持灵活的频域资源调度、简单的接收端均衡算法以及易于与多天线技术相结合等诸多优点,使其日益成为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多址技术解决方案之一。
在现有的传输系统如WiMAX,WiBro等中,下行链路移动终端发射机和基站接收机采用了对称结构,即发射机采用的傅立叶逆变换(IFFT)的点数和接收机采用的傅立叶变换(FFT)点数相同。而在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随着系统运行带宽越来越宽以及多速率、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下行链路单用户占用带宽将会与系统带宽越来越不对称。此时,若采用现有的系统传输方案,对于只支持低速率业务的终端,其为解调承载低速率业务的OFDM符号,也必须支持和进行较大点数的FFT变换,这样,其实现复杂度和成本难以控制。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OFDM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交频分多址下行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以使宽带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灵巧地适配多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和终端处理能力,进而减小移动终端的实现复杂度和功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正交频分多址下行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灵巧的正交频分多址下行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其用于将要发送给各用户的通信信息进行各项处理以获得宽带模拟正交频分复用基带信号,并根据预设载频对所述宽带模拟正交频分复用基带信号进行频率变换以得到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以及所述要发送给各用户的信息在所述宽带模拟正交频分复用基带信号中的子载波分配信息予以发射,其中,对要发射给各用户的信息进行的各项处理包括子载波映射处理、预设第一点数的傅立叶逆变换及按照预设第一采样间隔进行数模转换;以及多个接收端,其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所发射至的射频信号及各用户的信息在所述宽带模拟正交频分复用基带信号中的子载波分配信息,并对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各项处理以使各接收端得到各自对应的用户窄带离散基带信号,并对所述用户窄带离散基带信号进行各自预设第二点数的傅立叶变换后再根据所述子载波分配信息提取相应的各用户通信信息,其中,对所述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的各项处理包括各接收端根据接收的各用户的信息在宽带模拟正交频分复用信号中的子载波分配信息、预设处理带宽和预设载频进行频率变换、滤波及模数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