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腈类化合物合成废气处理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7316.8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杨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46;B01D53/72;B01J23/02;B01J23/34;B01J37/02;B01J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翠莹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腈类 化合物 合成 废气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苯腈类化合物合成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催化剂的制备:取Al2O3、Na(OH)同时浸没在蒸馏水中,其中Na/Al摩尔比为1.1-1.2,充分搅拌并维持反应温度在65-70℃,反应1小时后在10-30℃中放置24小时,使溶液产生沉淀;将上述沉淀物真空过滤后用质量浓度0.1-0.5%的氨水洗涤,然后用质量浓度0.5-5%的硝酸溶解,硝酸用量与沉淀物的质量比3-6∶1,得到悬浮液;在悬浮液中加入NaOH,调节溶液pH值为9-10;将质量比占悬浮液的1-2%的MgO粉加入上述悬浮液,充分混合后立即过滤,然后在70-105℃下干燥12-15小时,升温至350-360℃干燥1-2小时,600-650℃干燥2-3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10-30℃,得到以蜂窝γ-Al2O3作为载体的MgO的还原催化剂;用于填充化工腈化反应废气处理装置中采用的电加热催化还原管;
2)低温催化处理苯腈类化合物合成废气:将上述制备得到的还原催化剂填充废气处理装置中的电加热催化还原管;将水蒸气含量的体积比为0.5-2%、氧气含量的体积比大于9%的苯腈类化合物合成废气引入处理装置,首先经热交换器(2)加热到100-120℃,然后进入电加热催化还原管(3),通过电加热催化还原管内置的电加热装置进一步加热到180-220℃,使废气中的氢氰酸吸附在蜂窝状γ-Al2O3载体上,并在载体上负载的Mn3O4催化触媒作用下与废气中的水蒸汽发生催化反应产生氨,然后将废气引入热交换器(2),与进口废气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至100℃以下,经无极调速风机(7)至出气管(8)排空。
2、一种苯腈类化合物合成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2)、电加热催化还原管(3)、电加热控制系统(4)、无极调速风机(7)以及出气管(8);电加热催化还原管(3)采用电加热室和催化氧化室为一体的竖式结构;热交换器(2)的内通道进口连接进气口流量计(1),热交换器(2)的内通道出口连接电加热催化还原管(3),电加热催化还原管(3)的出口与热交换器(2)的外通道进口连接,电加热催化还原管(3)采用薄壁金属管,管内充填氧化催化剂并设置电加热系统温度计(5),电加热催化还原管(3)的薄壁金属管及温度计(5)连接电加热控制系统(4);热交换器(2)的外通道出口经无极调速风机(7)连接到出气管(8),在无极调速风机(7)前设置压力计(6)。
3、一种苯腈类化合物合成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催化还原管(3)内充填的氧化催化剂为以蜂窝γ-Al2O3作为载体的MgO的还原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3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