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冷却的油-油冷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7141.0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1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姜益民;徐萍;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2 | 分类号: | H01F2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静洁 |
地址: | 20012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油浸式 变压器 冷却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变电站的油浸式变压器冷却的油-油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上现行的地下变电站的油浸式变压器的冷却方式,无疑采用:1、水冷方式(油浸式变压器101′+水冷却器11′+冷却塔12′);2、排气风冷方式(油浸式变压器101′+风冷却器13′+排气筒14′);3、直接散热器方式(油浸式变压器101′+散热器103′)。
上述水冷和风冷方式,对于位于城市中心的地下变电站来说,都存在噪音环保问题:
如图1所示,若是水冷方式,其投资高、运行维护费用高、寿命短、噪音高(不能满足II类及以上环保要求)、冷却水一旦渗漏将威胁变压器安全运行等缺点。
如图2所示,若是排气风冷方式,则排气噪音不能满足II类及以上环保要求,其投入也不省。
如图3所示,若直接采用高压油箱散热器结构(变压器在地下,散热器在地面),其投资最省,但易造成油箱渗漏难以处理,运行风险大。
故现行的冷却方式均不宜在城市地下变压器中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冷却的油-油冷却系统,通过油-油热交换器将冷却系统分成二个独立的油流系统,避免了油箱承担高压造成渗漏,同时不用冷却水,而使用变压器绝缘油,安全可靠。散热器地面安装可实现全自冷方式,噪音可达到0类环保要求(小于40dB)。还具有投资少(约为水冷40-50%)、寿命长、运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冷却的油-油冷却系统,包含设置在地下的油浸式变压器,管路连接所述油浸式变压器的若干个油-油热交换器,以及管路连接所述油-油热交换器的若干个散热器;
所述的热交换器采用板式结构,可以提高其热交换能力,减少地面散热器的数量,达到最佳经济配合;
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和油-油热交换器通过管路构成变压器侧油流系统,所述的变压器侧油流系统还包含管路连接的热交换器、油泵、阀门、油流指示器;
所述的油-油热交换器和散热器构成散热器侧油流系统,所述的散热器侧油流系统也还包含管路连接的热交换器、油泵、阀门、油流指示器;
采用二个独立的油流系统,避免了油箱承担高压造成渗漏,同时油流系统不用冷却水,而使用变压器绝缘油,安全可靠;
所述的散热器为片式散热器,地面安装可实现全自冷方式,噪音可达到0类环保要求(小于40dB)。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冷却的油-油冷却系统,避免了油箱承担高压造成渗漏,使用变压器绝缘油,安全可靠。散热器地面安装可实现全自冷方式,噪音可达到0类环保要求,还具有投资少、寿命长、运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水冷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排气风冷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背景技术中散热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冷却的油-油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4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冷却的油-油冷却系统,包含设置在地下的油浸式变压器101,管路连接所述油浸式变压器101的若干个油-油热交换器102,以及管路连接所述油-油热交换器102的若干个散热器103;
所述的热交换器102采用板式结构,可以提高其热交换能力,减少地面散热器的数量,达到最佳经济配合;
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101和油-油热交换器102构成变压器侧油流系统,所述的变压器侧油流系统还包含管路连接的热交换器、油泵、阀门、油流指示器;
所述的油-油热交换器102和散热器103构成散热器侧油流系统,所述的散热器侧油流系统也还包含管路连接的热交换器、油泵、阀门、油流指示器;
采用二个独立的油流系统,避免了油箱承担高压造成渗漏,同时油流系统不用冷却水,而使用变压器绝缘油,安全可靠;
所述的散热器103为片式散热器,地面安装可实现全自冷方式,噪音可达到0类环保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凝器自洁的方法
- 下一篇: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