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对移动电话紧急供电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7080.8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7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庆;沈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1000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电话 紧急 供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移动电话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对移动电话紧急供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科技化、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各种计算器所衍生的高科技产品、行动通讯产品,以及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令许多高科技产品、电子装置的体积愈来愈小、功能齐全且价格日益低廉,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而消费者在面对当前市场上所不断推出的各种电子产品,亦以越来越高的标准,对各种电子产品的功能、外观、体积等方面进行评估。因此,未来的电子产品能否提供更方便、更有效及更多的功能及服务,俨然已成为评价电子产品的制造技术是否领先,以及是否能获得消费者所青睐的重要指标。
现今高科技产品市场,其销售竞争的激烈程度,实不可言喻。在各式各样的高科技产品中,以移动电话最受消费者所青睐。而移动电话的普及,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形态产生了重大的转变,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方式。特别在现今步调快速且分秒必争的都会型的生活环境中,移动电话已成为人手一机的必备品。由于移动电话的功能日益完善,且可随处使用,并可用以播放音乐或视讯,因此广受许多年轻族群、上班族所喜爱。现今的移动电话除具有上述优点外,尚可用以上网,使得消费者可利用移动电话实时取得各种数字信息,或进行实时通讯,大幅提升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一般而言,移动电话的运行,均倚靠其上所装设的充电电池,使移动电话可随时随地的使用在不同的场合。而当充电电池内所储存的电力耗尽时,即需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或再外接一外接电压,经过降压处理并传送到移动电话,使移动电话有充足的电力以继续使用。故当消费者在选择移动电话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是移动电话使用时间的长短。若充电电池所储存的电力不足,或移动电话的耗电量过高,使用者即需一再对其进行充电,如此一来,使移动电话丧失了可随时随地使用在不同场合的特性,不仅令使用者深感困扰,亦降低了移动电话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解决前述移动电话需经常充电的缺失,除有许多的省电技术被运用于移动电话上外,另有用以提示使用者当前移动电话的电量的设计亦运用在移动电话上,如当移动电话的电量已不足时,即有部份的移动电话会发出警示声响,用以提示使用者需对移动电话进行充电,若经过一段时间移动电话仍未被充电,移动电话即自动关闭,此一方式虽可提示使用者当前电量不足,但此时若使用者正进行重要通话中,或极需拨打重要电话,即因电量不足而需被迫中断通话,或无法拨打重要电话,对于使用者而言极为不便,故,如何彻底解决前述缺失,即成为当前各制造商所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供电、有效避免被迫中断通话或无法拨打重要电话的缺点、实用性较强的可对移动电话紧急供电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可对移动电话紧急供电的方法如下:
该可对移动电话紧急供电的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电话,其主要特点是,包括:
读取该移动电话的一电源储存单元当前的电压值;
该电压值低于该移动电话内所设定的一警示电压值,该移动电话即产生一警示讯号;
该电压值低于该移动电话内所设定的一第一关机电压值,且该移动电话接收到一紧急供电讯号,即令该电源储存单元继续输出电源到该移动电话内;及
该电压值低于该移动电话内所设定的一第二关机电压值,该移动电话即执行关机动作。
该紧急供电讯号由该移动电话所设的至少一个按键被按压所产生。
该方法在该电压值低于该第一关机电压值时,该移动电话未接收到该紧急供电讯号,该移动电话即执行关机动作。
该方法在该移动电话未接收到该紧急供电讯号,且已执行关机动作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该移动电话接收到该紧急供电讯号,即执行开机动作;
读取该电源储存单元当前的电压值;及
该电压值低于该第二关机电压值,该移动电话即执行关机动作。
该第一关机电压值系介于该警示电压值及该第二关机电压值间。
该警示讯号由该移动电话上的一喇叭所播放。
该警示讯号由该移动电话上的一显示屏所显示。
该警示讯号由该移动电话上的一警示灯所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