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液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的焊接用加热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6098.6 | 申请日: | 200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邱永谋;柏天桥;唐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7/02 | 分类号: | B65B7/02;B65B51/1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15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接口 组合 密封 焊接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医药包装领域,特指一种输液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的焊接用加热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输液软袋在制作时需要将灌装完后的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焊接在一起使药液完全密封,该过程一般是通过加热板完成,而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在焊接前需要用加热板对其焊接面进行加热,待焊接面熔化后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才能焊接在一起。在加热板加热的这个过程中,加热板需要进入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之间,这样加热板就有可能因多种原因在进入时会碰撞软袋接口或组合密封盖。
如图5所示,由于加热板3是薄板且温度很高致使其刚性比较差,如果发生碰撞加热板3就会弯曲,这时就需要停机对加热板3进行校正,这样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多次校正加热板3的使用寿命也会降低。因此,如何才能防止加热板3因碰撞而弯曲就成为各药厂及大输液软袋设备制造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制作简便、能够有效避免加热板因碰撞而弯曲的输液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的焊接用加热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输液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的焊接用加热板装置,它包括固定于加热装置活动座上的冷却板和相对设置的两块加热板,冷却板设置于两块加热板之间,其一端延伸至两块加热板工作端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上位于加热板工作端外侧的一端设有加热板挡块。
所述加热板挡块通过固定螺母固定于冷却板上。
所述加热板挡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两块加热板厚度与两块加热板之间距离的和。
所述加热板挡块与冷却板为一整体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
1、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制作简便等优点,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发明输液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的焊接用加热板装置,如果发生碰撞,也只是加热板挡块发生碰撞,因此加热板不会弯曲,从而起到保护加热板的作用;进而减少了工作人员调整加热板所用的时间,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加热板未加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加热板正在加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加热板退出加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焊接完毕后焊接头与密封组合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加热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焊接头 2、密封组合盖
3、加热板 4、冷却板
5、加热装置活动座 6、软袋支撑
7、软袋 8、加热板挡块
9、软袋接口 10、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输液软袋接口与组合密封盖的焊接用加热板装置,它包括固定于加热装置活动座5上的冷却板4和相对设置的两块加热板3,冷却板4设置于两块加热板3之间,其一端延伸至两块加热板3工作端的外侧,冷却板4上位于加热板3工作端外侧的一端设有加热板挡块8,也可以将加热板挡块8与冷却板4设计为一整体件。在较佳实施例中,加热板挡块8通过固定螺母10固定于冷却板4上,加热板挡块8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两块加热板3厚度与两块加热板3之间距离的和,而且强度足够。软袋7通过软袋支撑6固定,密封组合盖2和焊接头1固定于软袋7上软袋接口4的正上方。在工作时,两块加热板3通过加热装置活动座5的移动进入软袋接口4与组合密封盖2之间,此时当加热板3向密封组合盖2和软袋接口9之间的空隙行进时,如果发生碰撞,由于有加热板挡块8在前,只能是加热板挡块8发生碰撞而加热板3则不会碰撞,因此加热板3也不会弯曲,从而起到保护加热板3的作用。焊接好后,焊接头1和密封组合盖2脱离,然后加热板3通过加热装置活动座5的移动退出密封组合盖2和软袋接口9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60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