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加热连续炼镁系统及其连续炼镁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5929.8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阳;李劼;丁凤其;徐日瑶;伍上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26/22 | 分类号: | C22B26/22;C22B5/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加热 连续 系统 及其 工艺 | ||
1.一种感应加热连续炼镁系统,其特征是:一个感应加热反应室连接有至少一套连续给料装置,连接有至少二套镁蒸汽冷凝成液态镁的冷凝装置以及至少一套的连续排渣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连续炼镁系统,其特征在于:炉外壳(100)由钢板焊接而成,钢板的材质为A3钢或45号钢,钢外壳的厚度为10~30mm;所述的炉外壳(100)内衬有保温耐火层(200);炉体上设有两个以上第一观察孔(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连续炼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给料装置包括料仓与螺旋给料机构(400),料仓为上下结构,由进料仓(300)与储料仓(310)构成,所述的进料仓(300)与所述的储料仓(310)构成之间装配有第一闸板阀(320);所述的进料仓(300)上连有对外抽真空的第一真空阀(301)、带密封垫的加料口(302);所述的储料仓(310)上连有对外抽真空的第二真空阀(311)以及与螺旋给料机构(400)相连接的第二闸板阀(313),所述的储料仓(310)的外壳上还装有第一电阻发热丝(312);所述的螺旋给料机构(400)包括有钢质外壳(401)以及焊接有给料螺旋片的空心轴(402);所述的钢质外壳(401)与所述的炉外壳(100)无缝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空心轴(402)的上部有一个起密封作用的盖板(405),所述的空心轴(402)装配在带冷却水套的轴瓦(403、406)中,其中轴瓦(406)中有至少四个孔洞,供炉料通过;所述的空心轴(402)的上部装配有一可与传动电机相连的齿轮(4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连续炼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加热室(500)包括感应线圈(501),感应加热件(502),带孔的隔板(503),以及至少一套炉渣冷却装置(504);其中所述的感应线圈(501)为铜管或不锈钢管,铜管或不锈钢管内通冷却水;当所述的炉渣冷却装置(504)多于一套时,所有炉渣冷却装置(504)安装在一个水平面上,且套与套之间至少相隔间距至少为炉料最大尺寸的5倍以上;所述的感应加热件(502)的横断面为方形或圆形,材质为石墨、C/Si或可耐1500℃以上的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隔板(503)由高温耐火材料捣制而成,且通过耐火材料支撑柱(507)支撑在钢板(508)上;所述的隔板(503)与钢板(508)上均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大小均为炉料中最大颗粒尺寸的5倍以上;所述的感应加热件(502)竖排在所述的感应加热室(500)内,相邻加热件之间的间隔大于炉料中最大颗粒尺寸的10倍;所述的炉渣冷却装置(504)里设计有冷却水管(505);所述的炉渣冷却装置(504)里还设计有通气管(5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连续炼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镁蒸汽冷凝成液态镁的冷凝装置包括多孔挡板(601),粉尘沉降室(602),第三真空阀(603),冷凝室(607),钾钠捕集室(611),以及第四真空阀(610);所述的多孔挡板(601)为具有三维通孔网状结构的多孔陶瓷或可耐1350℃以上的多孔金属中的一种;所述的粉尘沉降室(602)的底部有一排料口(615),该排料口底部装配有带冷却水的第一密封底板(616),粉尘定期从排料口(615)排出;所述的镁冷凝室(607)包含有水冷冷凝器(604),热电偶(605),第二电阻加热丝(606),液态镁导流管(608),液态镁受液器(609),以及带冷却水的第二密封底板(614),所述的第二密封底板(614)下装有一可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617);在液态镁受液器(609)上部装有第二观察口(613);所述的钾钠捕集室(611)底部装配有带冷却的第三密封底板(6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连续炼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排渣装置包括有可使炉渣连续推进的螺旋推料机构(701)与渣料仓(705),所述的螺旋推料机构(701)与所述的渣料仓(705)之间装配有第三闸板阀(702),所述的渣料仓(705)底部有一出渣口(706),所述的出渣口(706)上装有第四闸板阀(707);所述的渣料仓(705)上部装有第五真空阀(703);所述的渣料仓(705)上部还装有第三观察孔(7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9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