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霜冰箱的化霜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35695.7 | 申请日: | 2007-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2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钟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莱克斯(中国)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21/02 | 分类号: | F25D21/02;F25D29/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卢 宏 |
| 地址: | 4101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霜控制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于无霜冰箱的化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无霜冰箱用来控制化霜的参数一般有累计上电时间,累计压缩机运行时间和累计开 门时间,化霜传感器温度,箱体内温度和压缩机开机率等等。有的是定时化霜,即固定在压 缩机运行一段时间或上电一段时间后化霜;有的是综合根据累计压缩机运行时间和累计开门 时间两个参数来控制化霜;另外有的则是通过判断箱体内的温度是否正常和压缩机开机率的 大小来控制化霜周期和化霜时间等等,这些控制方式均不能全面反映结霜的严重程度,不能 排除使用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能综合的根据用户的使用状态,环境状态和箱体内的温度变化 来判断结霜状态和控制化霜,从而不能更好的控制箱体内的温度和节约耗电量。
韩国专利申请KR20010072763公开了一种除霜方法,它由下列步骤组成。首先检测冰箱 门是否打开,,检测箱内温度,然后计算压缩机运行时间,最后,判断当门为关闭,箱内温 度高于设定温度以及压缩机运行时间达到一定值时,开始除霜操作。
虽然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除霜操作的需要。但是,在除霜时间把握上仍存在问 题。
现有技术中具体化霜过程包含如下步骤:1)关闭其他部件,仅启动风扇和开启风门对 蒸发器进行预热,节约耗电量;2)关闭其他部件,仅开启加热器,只到化霜终止器DTT达到 断开温度或达到最大加热时间;3)所有部件关闭,排化霜水;4)化霜结束,正常控制。但 是在上述步骤中各个阶段,例如开启加热器的时间等,与化霜效果和节能效果有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针对目前无霜冰箱化霜规则的不足,发明一种主动化霜控制模式,该 模式实时计算本次化霜周期内压缩机累计运行时间和冷藏室累计开门时间,并结合箱体内的 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化霜,能直接反映霜层的严重程度,能够排除使用环境变化的影响 因素,在化霜过程中,通过化霜终止器DTT来判断化霜是否应该结束,从而更好的控制箱体 内的温度和节约耗电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控制过程中通过两个模块来判断冰箱是否需要化霜;模块1 通过实时计算本次化霜周期内压缩机累计运行时间t1和冷藏室累计开门时间t2,并通过公式 (t1+144×t2≥108000)计算来判断是否达到化霜条件,时间单位为秒,当t1大于一定数 值时或满足上述公式时,则进入化霜程序;模块2通过检测冷藏室传感器温度来判断是否需 要化霜,如果检测出冷藏室温度不能正常控制,持续上升,且排除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进 入化霜。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许多根据压缩机运行时间来控制化霜的方法。通常根据经验设定当压 缩机工作达到一定时间后,进入化霜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霜方法为:
1.如果冰箱第一次上电(即冰箱为热箱体),则压缩机累计运行一定时间后,开始第 一次化霜;第一次化霜后,
2.模块1,控制板实时计算压缩机累计运行时间t1(s)和冷藏室累计开门时间t2(s),如 果压缩机累计运行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且满足下列条件:t1+144×t2≥108000,则 进入化霜过程;
3.模块2,如果冷藏室温度大于开机点,且冷藏室门是关的,则进入模块2,该模块中 控制板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冷藏室温度,且以Ti和ΔTi,ΔTi=Ti+1- Ti(i=1,2,3,....,n)表示:
1)如果ΔTi持续小于0,且冷藏室温度小于开机点,则退出模块2,转入正常控 制;
2)如果在过程中,冷藏室门有打开状态出现,则Ti和ΔTi清零,待门关后重新判 断;
3)如果ΔTi持续大于0(i=1,2,3,....,n),则进入化霜过程。
本发明中,优选冰箱第一次上电后,压缩机累计运行3小时后,开始第一次化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模块1中,如果压缩机累计运行时间超过6小时时,且满足下列 条件:t1+144×t2≥108000,则进入化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莱克斯(中国)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伊莱克斯(中国)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