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薄膜型固态超级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5013.2 | 申请日: | 200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2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9/00 | 分类号: | H01G9/00;H01G9/15;H01G9/025;H01M10/00;H01M14/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0083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薄膜 固态 超级 电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特别涉及一种柔性薄膜型固态超级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元器件,毫法至法拉级大容量电容器可用于电路的储能器件,但传统的电解电容器要做到毫法至法拉级必须具有很大的体积。
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其容量可达法拉级甚至数千法拉,比传统电解电容器容量大几个数量级。它兼有常规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充电电池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可快速充放电,而且寿命长。
超级电容器可以分为双电层电容器和电化学电容器两大类。
活性炭双电层电容器是以活性炭为主要电极材料,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当金属电极插入电解液中时,电极表面上的净电荷与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形成双电层。由于界面上存在一个位垒,两层电荷不能越过边界彼此中和,按照电容器原理将形成一个平板电容器。由于活性炭表面积巨大,且形成的双电层厚度只有几埃,远比一般电解电容器氧化膜的几十至数百埃小。因此,双电层电容器可以获得法拉级的容量。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以氧化钌电化学电容器为例,电极为氧化钌(RuOx),电解液为硫酸,当金属氧化物电极在电解液中充电(放电)时,氢离子被吸附(解吸)进入(离开)氧化物晶格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所谓的法拉第赝电容进行工作,所以称其为电化学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能够获得比双电层电容器更高的电容量。
目前电子产品正朝着短、小、轻、薄方向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电子元器件也向片式化、集成化、模块化发展。虽然超级电容器具有容量大、功率高、寿命长等优点,但由于目前的超级电容器使用液体溶液为电解液,为防止电解液泄露,器件的封装必须满足较高要求,使超级电容器难以进一步缩小体积,因此目前的超级电容器产品结构只有卷绕型(圆柱状)、钮扣型(类似于钮扣电池),由于其外形结构的限制,还未能在薄膜型电子产品、电子卡片等产品中获得应用。
Joo-Hwan Sunga等人以金为模板电极,通过电化学合成制备聚吡咯(PPy)电极,在用聚乙烯醇(PVA)与磷酸(H3PO4)制成凝胶电解质,用该凝胶电解质将聚吡咯电极粘下而形成柔性超级电容器,该技术简单可行,金模板电极可重复使用,但聚吡咯电极需通过电解合成,生产效率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且内阻高,功率性能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超级电容器封装要求高、体积较大、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薄膜型固态超级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正、负电极、外电极及封装膜,其特征在于:正、负电极间设有柔性固态电解质隔膜。
上述的柔性薄膜型固态超级电容器中,所述正、负极组成为导电聚合物、活性炭、炭黑、金属氧化物。
上述的柔性薄膜型固态超级电容器中,所述柔性固态电解质隔膜为凝胶态电解质或固体电解质。
上述的柔性薄膜型固态超级电容器中,所述凝胶态电解质由电解质盐、聚合物、增塑剂、无机添加剂组成,固体电解质由聚氧乙烯或聚氧丙烯与电解质盐组成。
上述的柔性薄膜型固态超级电容器中,所述电解质盐为季铵盐、离子液体或锂盐。
上述的柔性薄膜型固态超级电容器中,所述季铵盐为(C2H3)1NBF4或CH3(C2H5)3NBF1,离子液体为[EMIm]BF4、[BMIm]BF4、[BMIm]PF6、[EMIm]NTf2或[BMPy]NTf2,锂盐为LiBF4、LiPF6或LiAsF6。
一种柔性薄膜型固态超级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配制外电极浆料、电极浆料、柔性固态电解质浆料、封装浆料;
将外电极浆料印刷于有机基膜上,印刷后将印刷膜烘干得到正极外电极膜;
将电极浆料印刷于已烘干的外电极膜上,使外电极一端露出,其余部位覆盖,印刷后将印刷膜烘干得到正极膜;
将电解质浆料印刷于已烘干的正极膜上,使电解质膜完全覆盖正极膜,并比正极膜的每个边均宽稍许,印刷后将印刷膜烘干得到固态电解质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溶剂重结晶丙交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的环保型无卤阻燃剂的合成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