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掺杂钼合金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4999.1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伯明;曾建辉;傅崇伟;易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4 | 分类号: | C22C1/04;B22F9/26;B22F3/16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美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合金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钼合金的生产方法,尤其是掺杂拉细丝钼合金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纯钼产品因综合机械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应用受到限制,而通过添加稀土元素制备掺杂钼合金,则大大提高了产品综合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掺杂方法包括:固-固掺杂法、固-液掺杂法、液-液掺杂法三种。为了保证工作状态中,钼合金的高温性能均匀一致,掺杂元素在钼中的均匀分布显得极为重要,它是制造均匀钼材的一个先决条件。这三种方法相互比较,液-液掺杂方法其掺杂元素均匀分布性效果最好;固-液掺杂均匀性次之;固-固掺杂是很难均匀分布。但液-液掺杂方法工艺控制难度相对较高,容易在结晶时,产生偏析现象,且对后续配套工艺要求非常苛刻。目前固-液掺杂技术生产拉细丝钼条较为成熟、相对简便,如欧洲专利EP076594941以MoO3或MoO2为原料,与单一的稀土盐溶液混合,搅拌并加热直到将液体蒸发掉或喷雾干燥,制得掺杂氧化物。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2080.2、200610043762.5及200610098707.6均采用的MoO2为原料,以稀土镧和/或钇、铈的硝酸盐为掺杂剂,通过配制稀土硝酸盐溶液、制备MoO2粉末、还原处理、压制、烧结等工序而制得钼合金。由于固-液掺杂,其掺杂元素在均匀性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所生产的钼合金有些部位的稀土元素含量较少,甚至没有、全部是纯钼。而稀土元素在钼中主要起弥散强化的作用,失去这一强化作用,钼合金各个部位的高温性能就会均匀不一致。在高温(1200℃以上)工作状态下,该钼合金的有些部位的晶界容易出现再结晶的现象,而造成严重的室温脆化现象,钼材使用寿命降低。中国专利99115314.6是通过制备单的或复合的稀土镧、钇或铈的硝酸盐溶液,将配制好的仲钼酸铵溶液与稀土盐溶液均匀混合制取掺杂仲钼酸铵,经还原制得掺杂钼粉,然后成型、烧结制成各种制品。该液-液掺杂法能将多种稀土元素均匀分布在钼合金中,使钼合金产品综合性能明显提高,但钼合金的晶粒不能长粗,严重影响拉细丝深加工,使得进入某些应用领域如电光源、数控机床线切割加工等行业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液-液掺杂制备掺杂钼合金的方法,不仅使稀土元素均匀分布,显著提高钼合金的综合性能,同时使钼合金的晶粒长粗,适应掺杂拉细丝钼条深加工需要,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掺杂钼合金的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制备仲钼酸铵溶液——按钼酸铵:离子水:氨水=1Kg:0.55L~0.6L:0.75L~0.8L的比例配制,加热溶解制得仲钼酸铵溶液,温度为60℃~75℃,控制溶液密度为1.40g/cm3~1.45g/cm3,PH值为6.0~7.5;
(B)配制稀土金属盐的水溶液——用离子水将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稀土金属盐按固液比1:(3~5)进行加热溶解、过滤而制得。
(C)制备掺杂仲钼酸铵——将制得的仲钼酸铵溶液蒸发结晶,待结晶率达到70%~80%时加入稀土金属盐的水溶液,继续加热搅拌30分钟~40分钟至混合均匀,然后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分离脱水制得掺杂仲钼酸铵;
(D)还原处理——将掺杂仲钼酸铵在氢气气氛下,经400℃~500℃的一阶段还原、850℃~940℃的二阶段还原,制得掺杂钼粉;
(E)压制、烧结——将掺杂钼粉压制成毛坯,经2000℃~2200℃下、20~25小时的中频烧结或3200A~3600A垂熔电流下、8~15分钟的电阻烧结,即得掺杂钼合金。
所述掺杂钼粉中的稀土氧化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28%~0.6%。
用于掺杂的稀土金属为镧、钇、铈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49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