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密度四氧化三钴粉末的方法与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4615.6 | 申请日: | 200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4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宏;李启厚;李玉虎;刘智勇;胡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51/04 | 分类号: | C01G51/04 |
代理公司: |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艾侃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高密度 氧化 粉末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高密度四氧化三钴粉末的方法与设备,其原料为氯化钴。
背景技术
四氧化三钴是制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原料。目前,工业生产四氧化三钴的方法主要是湿法沉淀-煅烧法,该法有2种具体工艺。其一为以碳酸氢氨为沉淀剂,加入钴盐溶液中,生成碱式碳酸钴沉淀,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在800℃左右高温下煅烧,得到四氧化三钴产品。其二是采用NaOH为中和剂,在控制温度、pH值等条件下,从钴盐溶液中水解沉淀出Co(OH)2,再在800℃左右高温下煅烧,得到四氧化三钴产品。湿法沉淀一煅烧法的优点为,技术起点低,易于实现和掌握;但存在的缺点在于,工艺流程较长,生产效率低,存在含氨氮废水污染,产品形貌为多孔团聚体,振实密度低,存在氧化亚钴等杂相,均一性差,性能不能很好满足LiCoO2生产要求。
优美克公司等采用溶液雾化-焙烧法生产四氧化三钴。具体工艺为,将CoCl2水溶液采用离心、高压或超声等方法雾化,喷入高温焙烧炉中,在800℃左右高温下,雾滴经过加热脱水、结晶、高温水解、氧化、碰撞团聚及烧结等系列物理、化学过程,转化为四氧化三钴粉末。该法的优点在于能生产高密度四氧化三钴粉末,但存在雾化焙烧炉体积庞大、材质要求高、能耗高、收尘及尾气处理系统复杂、投资大等不足。
在“制备高品质四氧化三钴的新方法”(申请号:200410023350.6)和“制备高品质四氧化三钴的反应炉”(申请号:200420036289.4)的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以含结晶水的钴盐为原料,将其盛于容器内,置于推舟式隧道窑中加热,制造四氧化三钴粉末的方法。该法存在的问题是,物料处于静止状态,若料层太薄,则生产效率很低;而料层过厚,则由于料层受热不匀,加热时结晶水大量析出使炉料熔融、结壳等发生,导致反应条件不均匀、产品一致性差、颗粒粗大等问题。因而在工业生产上其操作控制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制备四氧化三钴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产品质量差、存在污染、投资大、实施困难等不足,提出一种制备高密度四氧化三钴的方法及设备。
其方案为,以100目~400目的粉末状无水CoCl2为原料,将其加入反应炉中,于500~1000℃温度下,呈运动状态与含水蒸汽的氧化性气体充分混合,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钴粉末,其反应式为:
3CoCl2(s)+3H2O(g)+1/2O2(g)=Co3O4(s)+6HCl(g)。
所述反应炉为飘浮式反应炉,包括一个炉体,其上部为筒体,设有进料管和排气管;其下部为锥形,底端设有排渣口,锥体下端的锥面上设有进气口。
本发明方法工艺过程及设备简单,工艺制度便于掌握调控,反应产物只有气固两相且容易分离,其后处理工序,即气固分离、粉末的洗涤、干燥、分级以及HCl气体的回收等易于与现有工艺手段衔接,产品质量高,生产过程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则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飘浮式反应炉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样品SEM检测照片;
图4为本发明样品XRD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所发明的技术方案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采用的CoCl2原料,是采用电池级CoCl2·6H2O,在250℃温度下加热真空脱水后,再经粉碎制备的,其粒度在100~400目。反应气体含氧量为21~50%,一般用空气即可,或在空气中配入氧气;反应气体中所含水份,采用计量泵将水输送至雾化器,水雾化后喷入高温气流气化加入,因此,高温氧化气体中,水份含量是可控的,一般按化学计量的100~120%加入,过高则造成尾气露点升高,导致收尘系统只能在高温下运行,收尘布袋材质选择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4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