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4331.7 | 申请日: | 200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3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沈仁春;张含笑;彭霞;陈芳;向仍坤;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仁春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6000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茶叶的制作工艺领域,特指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是红、黄、白、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现兼有绿茶的鲜爽,又具有红茶的韵味,尤受消费者青睐。因乌龙茶具有独特的茶果香味和滋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20多年快速发展。但由于乌龙茶长期停留在提供初级产品上,附加值低,效益难以提高。特别是欧盟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后,乌龙茶从2002年以后出口受阻,无公害乌龙茶的生产成为国内外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乌龙茶的生产逐步向主产区以外延伸,如山东青岛市突破了北方不能产乌龙茶的“禁区”,广西龙州县成功推广乌龙茶生产。在产品开发上,既有传统铁观音(乌龙茶)独特花果香味,又具有绿茶的绿汤绿叶特征的茶品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时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保留了传统铁观音的花果香味、降低了夏秋茶的苦涩味,又形成了绿茶外形绿、汤色绿的品质特征的茶叶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1、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
(1)采摘茶鲜叶;
(2)晒青,采用自然日光晒青,当温度在30-35℃晒青时,晒青时间为25-30分钟;
(3)摇青,“摇青”的次数为3次,依次分为轻摇青、薄摊青和长凉青,第1次时间较短,在摇青机中每分钟12-18转,摇青2分钟即可;一摇摇青时间短,摇出淡淡的“青气”;待青气退后,进行二摇,二摇摇得比一摇稍重,“青气”较一摇稍浓;三摇摇“香”,摇至清香显露;
(4)凉青,第一次凉青时间为1小时,第二次凉青为2小时,第三次凉青为10-15小时;
(5)杀青、去镶边,杀青温度为220℃-240℃,用杀青机械杀青,下机后及时用茶巾布将茶青叶包好适度甩打4-5次,杀青叶的含水量为35-45%,促使红镶边脱落并及时筛除;
(6)回潮和包揉造型;
(7)干燥,遵循低温慢烘的原则,足火温度为60℃-80℃,焙至足干,茶叶含水量控制在7-7.5%。
在步骤(5)去镶边的过程中,控制杀青温度在220℃-240℃,控制杀青叶出锅时的干湿度即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35-45%,以手握杀青叶沙沙响,不能成团,并且叶缘可呈碎末,出锅叶要马上趁热采用甩打、轻揉等工艺将红镶边去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本发明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整个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所生产的茶叶外形和汤色为绿色,同时拥有青茶独特的花果香味,这样不仅保留了传统铁观音的花果香味、降低了夏秋茶的苦涩味,又形成了绿茶外形绿、汤色绿的品质特征。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茶叶发孝而导致干茶颜色、汤色不绿的技术难题,不但具有绿茶外绿、汤绿及滋味,又具有乌龙茶的香气。本发明的茶叶制作方法首次采用碎边脱落技术,去除了传统乌龙茶的红镶边,在干茶外形和汤色上突破了传统乌龙茶的红褐色而呈绿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仁春,未经沈仁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4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