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自动切换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2936.2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覃慧敏;赵礼颐;张荣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江裕映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11/00 | 分类号: | B41J11/00;B41J2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久 |
地址: | 529000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自动 切换 打印机 连续介质 介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切换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的切换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自动切换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时的针式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之间的切换多数采用手动切换。但随着客户对针式打印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介质必须采用不同的状态来处理,即使同一介质在不同的过程中也须切换到不同的状态。这样势必要求针式打印机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之间的切换往自动化方向发展。这涉及到如何把针式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切换机构与导纸轮升降机构及压力调整等机构联动起来。目前普遍采用两种方式:一、用两组动力驱动装置各自驱动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切换机构及导纸轮升降兼压力调整机构,这种方式由于增加了一个动力源从而导致成本上升;二、用齿轮、齿条机构把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切换机构及导纸轮升降兼压力调整机构联动起来,这种方式需要的空间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的能够自动切换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自动切换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的装置,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和连续介质拖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的中间齿轮与一切换主动齿轮啮合,该切换主动齿轮与一切换缺齿齿轮同轴连动,所述切换缺齿齿轮的一部分圆周上设有齿并与一切换臂轮的齿相啮合,在该切换臂轮上设有凸起,一状态切换主动轮通过凸起与一后摩擦辊齿轮相啮合,该状态切换主动轮与一状态切换齿轮同轴连动,该状态切换齿轮与所述连续介质拖纸器的拖纸器带动齿轮啮合,在所述切换臂轮上设有复位纽簧。
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带动齿轮、减速齿轮、中间齿轮,所述电机的齿轮与所述减速带动齿轮啮合,所述减速带动齿轮和减速齿轮同轴连动,所述减速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
所述切换臂轮是扇形轮。
所述凸起是斜凸起。
所述拖纸器带动齿轮是方轴齿轮。
在本发明中,其中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的中间齿轮与一切换主动齿轮啮合,该切换主动齿轮与一切换缺齿齿轮同轴连动,所述切换缺齿齿轮的一部分圆周上设有齿并与一切换臂轮的齿相啮合,在该切换臂轮上设有凸起,一状态切换主动轮通过凸起与一后摩擦辊齿轮相啮合,该状态切换主动轮与一状态切换齿轮同轴连动,该状态切换齿轮与所述连续介质拖纸器的拖纸器带动齿轮啮合,在所述切换臂轮上设有复位纽簧,因此当动力驱动装置转动而带动切换主动齿轮作顺时针转动,由于切换主动齿轮与切换缺齿齿轮同轴连动,此时切换缺齿齿轮也作顺时针转动,切换缺齿齿轮顺转到一定的角度后其齿与切换臂轮的齿相啮合,此时切换臂轮逆时针转动,此时切换臂轮上的凸起顶起状态切换主动轮,状态切换主动轮上升与后摩擦辊齿轮相啮合,从而带动状态切换主动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状态切换齿轮转动,由于拖纸器带动齿轮与状态切换齿轮啮合,故拖纸器带动齿轮转动而实现了带动连续介质拖纸器工作,即进入了连续介质工作状态,即实现了从单页介质切换到连续介质的工作;当动力驱动装置转动而带动切换主动齿轮作逆时针转动,此时切换缺齿齿轮作逆时针转动,在切换缺齿齿轮逆转到一定的角度后其齿与切换臂轮的齿相啮合,此时切换臂轮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其上的凸起移动,状态切换主动轮在复位纽簧的作用下下降而与后摩擦辊齿轮分离,从而进入单页介质状态,实现了从连续介质切换到单页介质,故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故其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能够实现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之间的自动切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能够自动切换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能够自动切换打印机的连续介质与单页介质的装置的切换臂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江裕映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门江裕映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