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餐前胰岛素用量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32894.2 | 申请日: | 2007-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瞿雪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8/28 | 分类号: | A61K38/28;A61P3/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焕军 |
| 地址: | 519080广东省珠海市唐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胰岛素 用量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胰岛素输注量控制方法,尤其涉及餐前胰岛素用量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社会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危害程度在所有疾病中目前已位列第三位,而且在继续提高。实践证明胰岛素是控制血糖及防治各种严重并发症最为有效的药物。由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表现为持续的基础量和餐后的相对大剂量(追加量)两种形式,胰岛素注射疗法也就针对该特性来设计。传统的注射方式为人工注射,即临床医师或患者人工进行注射,每天一次长效或超长效胰岛素注射,用于满足人体对胰岛素的基础性需求,此外每次餐前进行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注射,则是为了满足餐后血糖控制的需要。之后,计算机程序控制型胰岛素泵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定时定点人工注射的方式,其给药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可以连续注射,给药更合理、效果更好。
无论选用人工注射方式还是程控注射方式,在计算胰岛素用量,特别是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剂量不够则血糖控制不到位,剂量过大则容易出现低血糖。餐前胰岛素用量的计算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预计进食的质和量,二是过去已注射的截止目前在体内残留的活性胰岛素含量。第一个因素的估算相对比较容易,而第二个因素则误差较大,可以说一直缺乏科学的算法。
体内残余活性胰岛素是指给药一段时间后在体内仍然残留的降糖作用,用相对值表示就是指残留的降糖作用(活性)相对于给药时胰岛素总活性的百分比;用绝对值表示时是指给药后某个特定时间点所残留的胰岛素活性相当于多少单位的胰岛素。
外源性胰岛素与内源性的作用方式有较大的不同,外源性胰岛素总的来说起效比较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不同的外源性胰岛素制剂的作用特性又有较大差异。由于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主要发挥基础量作用,所以讨论残余活性意义不大。患者餐前需要补充的主要是常规或速效(超短效)胰岛素,在计算用量时如果不考虑前面所用胰岛素可能残留的活性,由于本次用量与残留活性的叠加,很有可能造成降糖过度,导致低血糖。所以计算体内残余活性胰岛素是精确控制血糖的必然要求,也成为精确控制血糖波动的一个主要技术难点。
然而,残余活性胰岛素的计算是一项十分专业和复杂的工作,别说对患者,就是专职医务人员常常都难以完成。由于太困难,临床上,医生要么将其忽略要么按照一个经验(如按每小时15-30%的比例线性衰减)值粗略估算,患者自己注射更是难以把握,结果血糖水平波动较大,控制难以达到理想水平。所以开发设计一种简单快速的而又科学准确的计算方法十分必要,计算机的使用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对胰岛素用量控制上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精确控制餐前胰岛素用量的方法。
一种餐前胰岛素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输入各参数值,参数至少包括:将要进食的碳水化合物数量,碳水化合物系数,当前血糖值,目标血糖值,胰岛素敏感系数,前次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前次注射胰岛素距现在的时间间隔,注射胰岛素的类型(1为常规型,2为速效型);
(2)根据公式:
计算就餐估算值;
(3)如果患者在过去一定时间段内没有注射常规或速效胰岛素,则利用公式
计算校正估算值,如果患者在过去一定时间段内有注射常规或速效胰岛素,则利用公式
修订的校正估算值=校正估算值-残留的活性胰岛素
计算修订的校正估算值;
(4)如果患者在过去一定时间段内没有注射常规或速效胰岛素,则利用公式
餐前胰岛素用量=就餐估算值+校正估算值
计算餐前胰岛素用量,如果患者在过去一定时间段内有注射常规或速效胰岛素,则利用公式
餐前胰岛素用量=就餐估算值+修订的校正估算值
计算餐前胰岛素用量;
(5)根据计算得知的餐前胰岛素用量进行给药。
上述餐前胰岛素用量控制方法,其中残留的活性胰岛素的算法包括:
a.获取速效/短效胰岛素的药效学曲线图;
b.对速效/短效胰岛素的药效学曲线[0,10]区间内按10分钟时间间隔进行插值;
c.对插值后的速效/短效胰岛素的药效学曲线计算各时相点后曲线下的面积,再由此求出速效/短效残留活性胰岛素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