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液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2373.7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1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许嘉森;林一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益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广东省广州市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代谢 生化 标志 检测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类,具体地是涉及用于多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并行检测的液相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中国内地总患病率为百分之十二点四,老年人群患病比例超过一半以上,其中骨折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根据2006年全球骨质疏松学术大会的数据表明:骨质疏松在中国已达到蔓延的程度,过去30年间,中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增加了300%,每年由8800万患者引起的医疗费用至少需150亿元人民币。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导致脊柱、四肢等部位的骨折,是老年人群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同时,骨质疏松症医疗费用高,由其引起的骨折导致巨大的医疗资源占用,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由于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并可以推迟其发生发展,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骨密度测量(BMD)、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是近30年来发展的评价骨骼变化的三种重要检测手段。X线片是最早的检测骨密度的方法。它是通过对骨质内部结构形态的观察来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依据,但其敏感性低,往往是骨量丢失达30%-50%时,X线片上才能显示出来,所以它不能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定量检测技术包括单光子吸收法(SPA)。双光子吸收法(DPA),双能X线吸收法(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QCT)和放射吸收法(RA)。其中,DE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测量仪器,但其价格昂贵、仪器体积庞大,操作不便,可测对象有限,不适合在城市社区、广大农村和边缘地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骨形态计量学方法可以提供即时的骨结构和骨含量的情况,但由于属创伤性检查,需在病人身上取一块骨头进行分析,病人多难接受。相对于传统的研究骨代谢状况的方法包括组织学、影像学方法来说,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除简便、快速、无创外,更可以及时动态地反映正在进行的骨重建情况,对代谢性骨病的早期诊断、预测骨丢失率和监测药物疗效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认为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具有如下意义:(1)预测骨丢失率和骨折发生率:研究证实骨代谢指标,尤其是骨吸收指标的测定,是预测绝经后骨折危险性的有用手段。一项12年长期纵向研究通过检测血骨钙素水平,发现具有高骨转换者,其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同样I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和尿胶原脱氧吡啶啉(DPD)基础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者,其髋部骨折率亦明显增加。若将骨密度测定和骨代谢标志物测定结合分析,则较单独用BMD明显提高对骨折危险性的预测力度(predictive power)。同时测定多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较单纯测量一种生化标志物,对于判断骨丢失率更有意义。(2)用于药物疗效的监测:这是目前最广泛的临床用途。防治骨质疏松与防治其他慢性病类似,其疗效判断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骨密度的变化一般至少在半年以上。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能在用药的早期(1~3个月)出现显著变化。短期骨代谢标志物降低与长期(2年后)髋部和椎体骨密度的升高显著相关。多数抗骨吸收治疗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1年后骨密度的变化不超过10%,而骨折危险性通常会降低50%左右。比如对雷洛昔芬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治疗1年后,腰椎骨密度增加2%,而椎体骨折的危险性降低68%。骨密度的变化仅能解释降低骨折疗效的15%,说明抗骨吸收治疗的效果是可能不仅限于骨密度的提高。比如治疗后骨转换率减低,从而改变了骨骼内部的微结构、矿化程度、胶原的质量和减少了微损伤的累积,进而提高了骨骼的质量。观察治疗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判断该药物的疗效。阿伦磷酸钠治疗后尿NTX和CTX会降低70%,雷洛昔芬治疗后相应的骨代谢标志物会降低40%左右,激素替代治疗根据剂量的不同会使骨转换降低40%~60%。观察以上变化能为继续治疗采取的策略提供早期指导性信息。
由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只有50%的患者在开始骨质疏松的治疗后能坚持1年以上。通过在治疗前后定期测定骨转化生化标志物,观察到治疗后的骨转换的变化,会增加医生和患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临床上检测反映骨丢失速率的敏感骨生化指标与BMD测量联合应用是筛选骨折危险人群的有效方法。由于能在短期内监测骨代谢状况,因此治疗中的骨生化指标的检测是判断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骨代谢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益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益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非诺贝特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制剂
- 下一篇: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制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