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瘟菌激发子CSBⅠ基因及其克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32051.2 | 申请日: | 2007-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中;童英林;董章勇;纪春艳;李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09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任重 |
| 地址: | 51064***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稻瘟菌 激发 csb 基因 及其 克隆 方法 | ||
1.一种稻瘟菌激发子CSB I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编码的核苷酸序列,cDNA全长序列如SEQ ID NO: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2。
2.权利要求1所述稻瘟菌激发子CSB I基因的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菌株培养后提取总RNA;
(2)以(1)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合成cDNA第一链;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得到稻瘟病菌生理小种CSB I激发子的推导cDNA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稻瘟菌激发子CSB I基因的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菌株为稻瘟病菌ZC13生理小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稻瘟菌激发子CSB I基因的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菌株培养为在培养基中25℃培养4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稻瘟菌激发子CSB I基因的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采用酵母浸膏5g和葡萄糖22g用水定容至1000mL,于121℃灭菌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稻瘟菌激发子CSB I基因的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a)设计两条上游简并引物P33A和P39A,进行所述稻瘟病菌ZC13生理小种总RNA的3’RACE,得到CSB I基因cDNA的3’端的片段;
(b)在cDNA的3’端设计一特异引物P5B,并根据3’端序列与稻瘟菌全基因组数据库的比对结果,在同源性最高的假定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 MG07877.4的cDNA编码序列的5’端设计一特异引物P5endA,将其分别作为下游和上游引物扩增cDNA的5’端,得到CSB I基因cDNA的5’末端片段;
(c)3’和5’末端拼接得到序列;用3’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P3endB,与P5endA扩增由P3endB反转录稻瘟菌ZC13生理小种总RNA得到的cDNA,验证拼接得到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稻瘟菌激发子CSB I基因的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引物分别为:
P33A:5’-GYATYAACTACGARWCCGAYCGC-3’;
P39A:5’-CARCARGCBTGGGTBATYCGTC-3’;
M13 Primer M4:5’-GTTTTCCCAGTCACGAC-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稻瘟菌激发子CSB I基因的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特异引物分别为:
P5B:5’-CTGCAAACACCCTCGAATGACCC-3’;
P5endA:5’-GCTTGTTCCGACGAGTCCTTGT-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稻瘟菌激发子CSB I基因的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引物为:
P3endB:5’-GGCGCATTACAGGTAGCTAGTCA-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0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种材料扩散焊界面缺陷的自动识别方法
- 下一篇:超前双排注浆小导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