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痘泡沫洁面啫哩化妆品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31728.0 申请日: 2007-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1181210A 公开(公告)日: 2008-05-21
发明(设计)人: 桂阳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壹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8/97 分类号: A61K8/97;A61K8/49;A61K8/02;A61Q19/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0530广东省广州市萝岗***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泡沫 洁面啫哩 化妆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化妆品,特别是去痘泡沫洁面啫哩化妆品。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祛痘化妆品的去痘功效,实实在在解决青年人的长痘问题,化妆品业内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积极寻求各种祛痘活性物质,试图通过使用祛痘化妆品,实现青春无痘的梦想。应该说,前人的这些努力,的确解除了大部分青年人的长痘痘烦恼,同时也为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祛痘化妆品的技术原理提供很好的知识支持。

但是,由于大多数的化妆品配方师或产品研发人员受企业产品开发理念的局限,加上对粉刺皮肤的生理病理认识不足,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全性和功效性还不尽人意。如何针对粉刺皮肤的生理病理特征,研发出高效又真正安全的祛痘类化妆品,仍然是产品研发人员有待努力的课题。

纵览一下祛痘化妆品的技术文献,祛痘类化妆品的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70年代之前,那时候主要采用硫磺、水杨酸和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合物为主要祛痘活性物,硫磺有很好的杀菌能力,可以杀灭脸部的寄生菌群,控制细菌感染和炎症,减少粉刺形成;水杨酸有一定的去角质、疏通毛孔等功能;过氧化苯甲酰则强行将代谢角质“剥落”,减少毛囊堵塞,同样可以缓解粉刺生长。但是,用于这类活性物配制的化妆品有效率不高、副作用大、过敏多等,因此已不再使用。第二阶段为70年代至20世纪末,这一阶段的祛痘技术主要借助于医学成果,采用抗生素或抗菌素物质,如甲硝唑、氯霉素等,再加入地塞米松抗过敏,这些药品对于消炎杀菌、抑制粉刺生长确实有效,但是这些抗生素、抗菌素和激素都是化妆品法中的禁用物质,其主要的副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使用会在人体皮肤生成抗体;二是皮肤过敏率较高(约为5~8/万),使用过量激素还会导致面部长毛。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抗痘化妆品都是加入了这些药品。所以严格来说属违规产品或者是“不安全产品”。第三阶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采用安全性高、效率高的生化物质作为抗痘活性物,它从改善皮肤角质层出发,建立有效的活性物传输系统,高效抑菌杀菌和智能平衡油脂等,是一种高效性、高安全性的跨时代产品,也是今后研究开发祛痘产品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痘泡沫洁面啫哩化妆品,其特征是:本品为一新型透明凝胶状基质的清洁皮肤类化妆品,以配方组分中添加茶树油、尿囊素、薄荷脑突出其去痘功能,通过添加VE彩色胶囊,兼顾使用肤感和皮肤营养调节功能。

本发明中的去痘泡沫洁面啫哩,因属于创新水性基质,肤感清凉清爽,容易清洗,发泡优良,去痘能力突出,外观晶莹剔透,VE彩色胶囊透明其中,艳丽迷人,高档美观。内容物营养丰富,又兼有修复作用,用料天然,不含香精,刺激性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事例:去痘泡沫洁面啫哩化妆品:

组成该去痘泡沫洁面啫哩化妆品的各组分的重量比如下:

1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5%

2卡波树脂2020          1%

3甘油                  3%

4尼泊金甲酯            0.1%

5卡松                  0.04%

6尿囊素                0.1%

7三乙醇胺              0.8%

8月桂酰肌氨酸钠        11%

9薄荷脑                0.10%

10乙二胺四乙酸         0.2%

11三氯生               0.1%

12丙二醇               2%

13茶树油               0.2%

14VE彩色胶囊           0.3%

15色素蓝#1本           0.0003%

16乙醇                 0.3%

17水                   加至100%

制作工艺:

1、将卡波树脂2020,、尼泊金甲酯,、乙二胺四乙酸、尿囊素;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尽量减少气泡产生,加热到60度左右,保温。

2、将甘油、三氯生、丙二醇混合,加热到50度左右,直到三氯生完全溶解。

3、当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消泡后,将月桂酰肌氨酸钠缓慢加入其中,恒温60度搅拌均匀,避免带入气泡然后加入第2步骤的混合物,搅拌均匀,然后将三乙醇胺加入中和至透明。

4、加入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缓慢搅拌,降温到45度左右,加入卡松和茶树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壹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壹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1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