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31274.7 | 申请日: | 2007-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1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88/08 | 分类号: | H04W88/08;H04B7/2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 |
| 地址: | 510730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gsm 系统 小区 载波 跟踪 方法 及其 | ||
1、一种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完成BCCH载频的搜索,完成频率同步;
(2)然后在获取BCCH载频后,锁定SCH信道,对其进行解调、信道译码和协议解析,根据解析结果与网络进行时间同步;
(3)最后锁定BCCH信道,对其进行解调、信道译码及协议解析处理,提取其中的SI 1,从而获得GSM小区中使用的全部ARFCN;所述SI 1包含本小区的信道描述以及RACH控制参数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完成BCCH载频的搜索,完成频率同步,包括以下步骤:
(a)先对RF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测量出每个频点的平均信号强度,并调谐到信号强度最高的频点上;
(b)然后搜索FCCH信道并判定锁定的频点是否为BCCH载频,若不是则锁定至次强的RF信号重新进行判定,最终完成频率同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在锁定SCH信道后,应先对其完成射频处理、A/D转换将信号从射频转换到模拟基带;其次对SCH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均衡并执行GMSK解调,完成信号的模拟基带部分处理;再对SCH信道数字基带部分进行信道译码处理;最后将信道译码后得到的比特流进行协议解析,根据解析结果与网络进行时间同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锁定BCCH信道后,应首先完成射频处理、A/D转换将信号从射频转换到模拟基带;其次对BCCH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均衡并执行GMSK解调,完成信号的模拟基带部分处理;再对BCCH信道数字基带部分进行信道译码处理;最后将信道译码后得到的比特流进行协议解析,提取其中的SI 1,从而获得GSM小区中使用的全部ARFCN。
5、根据权利要求3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解析是采用L3协议进行协议解析,所述L3是指GSM协议模型的第三层。
6、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信道估计、均衡及GMSK解调模块,信道译码模块,协议解析模块及AFC、AGC、频率/时间同步模块;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依次通过RF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信道估计、均衡及GMSK解调模块,信道译码模块与协议解析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信道估计、均衡及GMSK解调模块,信道译码模块,协议解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通过AFC、AGC、频率/时间同步模块与RF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译码模块包括FCCH译码模块、SCH译码模块及BCCH译码模块;所述FCCH译码模块、SCH译码模块及BCCH译码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信道估计、均衡及GMSK解调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FCCH译码模块的输出端与AFC、AGC、频率/时间同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CH译码模块及BCCH译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协议解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解析模块包括SCH解析模块及BCCH解析模块;所述SCH解析模块的输入端与信道译码的SCH译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AFC、AGC、频率/时间同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GSM系统的小区载波跟踪系统还包括GSM Modem,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通过GSM Modem与AFC、AGC、频率/时间同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12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模信号叠加反馈电路
- 下一篇: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