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质偏斜纠正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30983.3 | 申请日: | 2007-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2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游昌隆;蔡振财;许学洲;许天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06 | 分类号: | B65H5/06;B65H9/16;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663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偏斜 纠正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扫描器等成像设备中的介质传送机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介质偏斜纠正机构。
背景技术
在打印、扫描时,有时会因为介质摆放偏斜、滚轮组装公差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打印或扫描出歪斜的影像,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会在介质进入打印或扫描区域前使用各种方式消除介质的偏斜。
美国专利US6011948揭露了一种成像设备中的纠偏装置,参见图10、11所示,该纠偏装置包括纠偏组件15及连接件16,多个纠偏组件15通过连接件16连为一体,且该纠偏装置可转动地装于滚轮13的驱动轴18上,该装置两端的扭簧24一端24b作用于连接件16,被传送的介质S前缘与纠偏组件15的纠正面20a相接触,介质S在推动纠偏组件15的过程中形成一预定的弯曲,而纠偏组件15则在介质S的推动下转动一定角度后,介质偏斜被纠正,当介质S穿过滚轮组后,在扭簧24的作用下,纠偏组件15将回复初始位置。该纠偏装置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介质S在穿过滚轮组时,纠偏装置在扭簧24的作用下,将对介质s施加一个较大的力,这样容易对介质S造成损伤。且因该纠偏装置整体.装于驱动轴18上,则因滚轮组装公差所产生的偏斜,该装置无法纠正。另外,介质S前缘在接触到纠偏组件15时,一边进给一边进行偏斜纠正,纠正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介质偏斜纠正机构,当介质偏斜被纠正,其前缘到达滚轮组的啮合处后,纠正机构对介质的作用力消失,可避免对介质造成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介质偏斜纠正机构,包括:一驱动轴,该轴由马达带动转动;一主动轮,安装在该驱动轴上,并随该驱动轴一起转动;一从动轮,与该主动轮相对转动,形成夹持间隙,以传动介质;一纠偏件,设置在该驱动轴上、位于介质的进给方向,并可在安装位置处于其纠偏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转动;一抑制件,与该纠偏件有选择地接触,以加载抑制于该纠偏件随该主动轮的转动,以使该纠偏件处于纠偏位置;及一施动件,安装在该驱动轴上,连接该纠偏件与该主动轴,使纠偏件随主动轮转动,并可结合介质进给力使纠偏件与抑制件脱离连接,卸载所述的抑制,使纠偏件从纠偏位置向释放位置转动。
其中,该纠偏件具有一受抑部,该受抑部与抑制件有选择地接触连接以加载所述的抑制;所述的纠偏件还具有一纠偏部,该纠偏部用以纠正介质偏斜,且受抑部与纠偏部分居于纠偏件的两端部位置处。
该纠偏部为一凸块。
该受抑部为一凸块或一凹槽。
该抑制件具有一抑制端,该抑制端与所述的受抑部选择性连接;该抑制件还具有一固定端,该固定端与一调节结构连接。调节结构包括有至少两个位置相差的凸柱。
该抑制件为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可以为一扭簧或者一弹性片。
该施动件为一压簧。
该纠偏部与介质向接触的面为一平面,以更好的纠正介质的偏斜,并予以对齐。
采用这种结构后,在主动轮与本体之间设有弹性件,当介质前缘到达滚轮组的啮合处时,弹性装置与凸块相脱离,本体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随主动轮一起转动,则本体对介质的阻力消失,可避免对介质的传送造成损伤。而且,由于框架上设有弹性装置,可与本体上的凸块相配合,这样在对介质偏斜纠正的过程中,本体处于静止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纠正偏斜的效果。而由于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通过将扭簧一端顶在不同的凸起处,可实现对不同厚度介质的偏斜进行纠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介质偏斜纠正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器进纸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介质偏斜纠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图2所示纠正机构各工作状态侧视图;
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工作状态侧视图;
图9为图8所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背景技术纠偏装置的截面图;及
图11为图10中A1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9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