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用于穿刺器的单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0921.2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8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泰立;李艳芳;周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泰立;李艳芳;周星 |
主分类号: | A61M39/22 | 分类号: | A61M39/22;A61B17/34;A61B17/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用于 穿刺 单向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在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外科手术穿刺器(Trocar)中使用的单向阀。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学中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外科手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避免医源性感染,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外科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穿刺器的用量也越来越大,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基础上,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成为穿刺器改进的方向。
现有技术中的穿刺器采用的单向阀主要有两种,其一为弹簧压片式结构,通过弹簧片推动挡板压迫硅胶密封圈形成密封,由弹簧片、挡板、硅胶密封圈形成单向阀,弹簧片、挡板通常采用不锈钢制造,这种形式的单向阀在多次使用的金属制造的穿刺器中经常使用,这种穿刺器价格较贵,重量较重。近两年来,为了适宜一次性穿刺器发展的需要,开发了漏斗型硅胶单向阀,这种漏斗型硅胶单向阀在漏斗型的底部有一个直线贯通型切口,利用硅胶自身的收缩力和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气腹形成的压力,达到密封的效果,这种漏斗型硅胶单向阀通常在一次性穿刺器中使用,由于硅胶自身的收缩力有限以及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气腹的产生密封压力不大,导致这种单向阀的密封效果较差,容易漏气。在其他外科器械上也采用了漏斗型密封件,如美国专利5,916,198所披露的密封件,其通过在漏斗壁上开设的气孔来依靠气体压力产生密封压力不大,导致密封效果不佳,不适用于穿刺器。因此,发明人提交了名称为“用于穿刺器的单向阀”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为2006年7月31日,申请号为200610036835.8,公开日为2007年2月7日,公开号为CN1907513),旨在对现有的用于穿刺器的单向阀提出全新的设计方案。前述发明虽然提高了单向阀在使用中的密封性能,但仍未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穿刺杆从单向阀的切口处向外拔除时容易使切口处向拔出方向卷起(俗称“翻皮”)的问题,该“翻皮”问题会导致器械拔出时阻力增大,甚至使切口部位变形,导致单向阀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有必要对前一发明的技术方案作继续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用于穿刺器的单向阀,其结构精巧,易于制作,可靠性高,使用时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解决了由于穿刺杆从单向阀的切口处向外拔除时容易使切口处向拔出方向卷起(俗称“翻皮”)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改进的用于穿刺器的单向阀,安装于穿刺器鞘管尾部的空腔内,该单向阀的上部为∨型漏斗结构,底面开设有供穿刺杆穿过的切口,该单向阀的下部为具有∧型结构的支撑体,该支撑体连接所述∨型漏斗结构的底面,在支撑体的底面设有对称的支撑筋,该支撑筋分布于切口的两侧,在各支撑筋之间开设有能让气体流通的通孔。
当上述结构的单向阀在纵向受到压缩时,该单向阀能对切口形成密封压力,达到密封效果。将所述单向阀安装在穿刺器尾鞘的空腔内,当插入穿刺器的穿刺杆时,该单向阀在纵向受到压缩,支撑体上设有的支撑筋可产生和增强对切口处的密封压力。当拔出穿刺器的穿刺杆时,由于支撑筋的牵扯作用,该单向阀可避免切口部位出现“翻皮”现象即向拔出方向卷起的问题。
所述支撑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结构:
其一,所述支撑体是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管状结构,该支撑体的∧型结构是由其内部的相互配合的支撑面形成的,籍此∨型漏斗结构与支撑体构成封闭的截面为X型的单向阀。
其二,所述支撑体的∧型结构是由相互配合的支撑臂形成的,籍此∨型漏斗结构与支撑体构成开放的截面为X型的单向阀。
所述单向阀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穿刺器鞘管尾部的空腔的高度,因此,将单向阀紧密安装于单向阀的空腔内,可使得安装后的单向阀在纵向有压缩,从而形成回弹力,使得单向阀的切口产生密封压力,即该单向阀是在纵向压缩后安装在穿刺器的鞘管尾部。
所述的切口为直线形切口,从而便于穿刺器的通过。
所述的支撑筋为“S”形的筋状物,从而使支撑筋产生的密封压力最大。
所述支撑筋之间还设有辅助筋,从而可进一步增强对切口处的密封压力。
所述∨型漏斗结构的∨型壁上设有加强筋,从而可进一步增强对切口处的密封压力。
所述单向阀采用柔性医用材料制造。所述柔性医用材料选自医用硅胶、医用聚氨酯、医用橡胶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泰立;李艳芳;周星,未经周泰立;李艳芳;周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