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压矫背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0734.4 | 申请日: | 2007-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3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壹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30广东省广州市萝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背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压矫背板,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利用充气的气袋膨胀的挤压力对生长期人的腰、背的骨骼进行矫正定型的气压矫背板。
背景技术
利用气体的技术已经成熟了很长时间,如应用在轮胎、气垫、气球、蓝球等,但应用在人的腰、背矫正方面的与本发明同样或相似的产品目前在市面上还没有见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充气的气袋膨胀的挤压力对人的腰、背的骨骼进行矫正的气压矫背板。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由于多方原因,人的腰、背的生长会有挺有湾有驼,挺是人人都盼望和希望的,驼是谁都不想要的,但湾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只是湾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湾虽然不是很严重,如俗话常说的“寒背(小驼背)”也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得了这些缺陷的人常常会很自卑,也都希望自已的身板能直挺。虽然,本发明对于先天性的严重驼背是很难矫正的,但对于后天性习惯性有些(寒背)的人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在成长阶段使用,更能定格出直挺的身板笔挺的腰背。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情况,发明出一种能让人的腰、背的形得到调整矫正的工具-气压矫背板,这种矫背板主要应用在幼儿及骨骼发育未成熟定型的青少年儿童,成年人使用也非常有效果,矫正时将本发明的矫背板上端的绑带(也可以是尼龙丝/晴纶丝粘贴带)固定在人的双臂上,矫背板下端的绑套围绕腰部固定,然后给矫背板上的气袋缓缓地充入气体,使气袋渐渐膨胀,由于气袋具有拱形或弧形,拱的一面或弧的一面是与所矫背部或腰部紧贴的,由于矫背板上下两端已经固定,当气袋充气时,气袋拱的一面或弧的一面就会挤推所矫的腰背的肌肤进而挤推腰背肌肤内的骨骼,气袋充入的气越多挤推的力就越大,就能达到对所矫的腰背的骨骼进行矫整。每次矫正的时间不宜过长,要反复多次矫正,如有反弹,再进行数次矫正,直至观察到腰背矫正变化达到目的及没有反弹即可。由于气袋具有一定的柔性,不会对腰背造成损伤。使用本发明产品的最佳时间是下班后休息时间、外出散步时间及每天抽数小时专门使用,直到腰、背形成笔挺的习惯便可停止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压矫背板,包括背板、绑带(绑套)、气袋、充气囊四部分。所述的背板为人的腰背形竖直的塑料板或复合塑料板或木板,装配时包襄缝合在PVC复合布/皮/尼龙布/莱卡布/帆布套内;所述的绑带(绑套)采用纯棉布/PVC复合布/皮/尼龙布/莱卡布/帆布(也可以是尼龙丝/晴纶丝粘贴带),装配时缝合在背板上、下两端的PVC复合布/皮/尼龙布/莱卡布/帆布外;所述的气袋采用PVC复合布/皮/尼龙布/莱卡布/帆布制作,为底平、面拱/弧形,在气袋的一侧安装一条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有一螺丝接驳口,进气管上有一个排气阀(类似于医用量血压的排气阀),用来排放气袋内的气体,气袋底面缝合在背板一面的布外套外;所述的充气囊为榄球状橡胶气囊(类似于医用量血压的充气囊),充气囊囊管口有一螺纹接驳头,充气时用来与气袋进气管的接驳口相接,充完气后可以灵活卸下。矫正时,将矫背板有气袋的一面贴在所需矫正的腰背上,矫背板上端的绑带(绑套)绑牢/贴牢在所需矫正的腰背的上部双臂关节、下端的绑套围绕腰及腹部粘贴好,然后将气袋的进气管与充气囊接驳好,之后给气袋充气,由于气袋具有拱形或弧形,拱的一面或弧的一面是与所矫腰背紧贴的,由于矫背板上下两端已经固定,当气袋充气时,气袋拱的一面或弧的一面就会挤推所矫的腰背,气袋充入的气越多挤推的力就越大,就能达到对所矫的腰背的骨骼进行矫整。由于气袋具有柔软性,不会对腰背造成伤害,并且,气袋不能一次就对腰背的骨骼产生明显的矫整作用,需要进行多次才能达到矫正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正视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左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正视平面示意图;
下面给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壹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壹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