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型建筑陶瓷辊道窑加工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30560.1 | 申请日: | 2007-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彦 |
| 主分类号: | C04B35/64 | 分类号: | C04B35/64;B28B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 |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异型 建筑 陶瓷 辊道窑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异型建筑陶瓷辊道窑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建筑陶瓷中,比较常见的是平面瓷砖,在室内装修等场合中大量应用,其加工过程一般是,将泥土及辅助配料混合并通过炼泥机炼泥而形成软质的加工物料,将物料加工成平块状而形成坯体,将坯体置于辊道窑内并排设置的若干个辊棒上,辊棒在转动过程中,将坯体向辊道窑后方输送,并在辊道窑内实现坯体的预热、升温、烧结、冷却、极冷而最终形成平面瓷砖;基于人们对建筑陶瓷的多样性要求,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梯级瓷砖,而其生产工艺一般是,将两块烧结成型的梯级瓷砖粘接,并对粘接处进行打磨处理,该生产工艺存在如下缺陷:
1、梯级瓷砖通过两块平面瓷砖粘接,在粘接处的强度不高,易折断;
2、将两块烧结成型的平面瓷砖进行粘接,再打磨处理,其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
3、在两块瓷砖的粘接处会形成粘接线,影响梯级瓷砖的美观,对起装饰作用的梯级瓷砖来说,其缺陷是致命的。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梯级瓷砖的加工工艺有必要进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异型建筑陶瓷辊道窑加工工艺,该工艺可使异型陶瓷一性成型,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异型建筑陶瓷辊道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至少包括如下工序:
a、将加工物料加工成陶瓷产品的初步形状而形成坯体;
b、将坯体置于异型辊棒上,并使坯体与异型辊棒上的型槽相吻合;
c、坯体在异型辊棒上滚动并经高温烧结而一次成型。
本发明中,先将加工物料(即软泥)按陶瓷产品的形状加工成坯体,置于异型辊棒上,异型辊棒上设有与陶瓷的成品形状相对应的型槽,坯体置于辊棒上并与型槽相吻合,坯体在辊棒上滚动并在辊道窑内经高温烧结而一次成型。
在上述a工序中,所述加工物料可经以下三种方式加工成所述坯体。
1、挤压口与异型陶瓷产品的断面形状相对应(如要加工梯级瓷砖,挤压口为梯级台阶形状),加工物料经高压挤压,从挤压口挤出而成型;
2、所述加工物料经冲压模具冲压,而形成所述坯体;
3、所述加工物料经悬垂弯曲而形成所述坯体,采用此方式还具有如下优点,即所述加工物料在悬垂弯曲前,在其表面涂有釉质装饰层,陶瓷产品的釉质装饰层平整光滑,其装饰图案美观,且方便设置釉质装饰层,工艺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加工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坯体的挤压成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坯体的冲压成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坯体的悬垂弯曲成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辊道窑,2、坯体,3、辊棒,4、挤压口,5、冲压上模,6、冲压下模,7、县垂弯曲模,8、燃气管,9、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异型建筑陶瓷辊道窑加工工艺,该工艺至少包括如下工序:
a、将加工物料加工成陶瓷产品的初步形状而形成坯体2;
b、将坯体2置于异型辊棒3上,并使坯体2与异型辊棒3上的型槽9相吻合;
c、坯体2在异型辊棒3上滚动并经高温烧结而一次成型。
上述工艺可用于梯形瓷砖的加工,在上述a工序中,加工物料可经以下三种方式加工成坯体2。
1、如图3所示,梯形的挤压口4与异型陶瓷产品的断面形状相对应,加工物料经高压挤压,从挤压口4挤出而成型;
2、如图4所示,加工物料经冲压模具(包括冲压上模5、冲压下模6)冲压,而形成坯体2;
3、如图5所示,加工物料置于悬垂弯曲模7上,经悬垂弯曲而形成坯体2,采用此方式还具有如下优点,即加工物料在悬垂弯曲前,在其表面涂有釉质装饰层,陶瓷产品的釉质装饰层平整光滑,其装饰图案美观,且釉质装饰层设置方便,工艺性好。
本实施例中,先将加工物料(即软泥)按陶瓷产品的形状加工成坯体2,置于异型辊棒3上,异型辊棒3上设有与陶瓷的成品形状相对应的型槽,坯体2置于辊棒3上并与型槽9相吻合,坯体2在辊棒3上滚动,辊道窑1内设有燃气管8,坯体2在辊道窑1内经高温烧结而一次成型,工艺简单,且产品质量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彦,未经李海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5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