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媒体流传输带宽自适应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30346.6 | 申请日: | 2007-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6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炅;罗笑南;王建民;李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广东中大讯通信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雅平 |
| 地址: | 51063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媒体 流传 带宽 自适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即在远程传输媒体流过程中,通过在一个总服务器上设置一个媒体流数据包的缓冲池,再根据缓冲池中当前存放的数据量判定网络的带宽状况然后进行自适应的传输。
技术背景
目前在互联网上传输媒体流会因为数据量太大和网络带宽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传送速率很慢,甚至导致传送失败等问题,致使用户很难得到他想要的信息。目前出现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主要是使用缓冲技术,等到数据全部到达以后再传给用户,这样用户有时需要等待很久的时间也看不到想要的东西,等数据到达用户手上又失去了实时性,还有些使用算法丢帧的方法就比较复杂,也难以实现。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在网络拥塞时,保证用户能比较及时的得到能表示足够信息量的数据包,而实现起来又是比较容易的。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媒体流传输带宽自适应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当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视屏信息的时候,如果此时网络拥塞,该发明能保证用户能比较及时的得到能表示足够信息量的数据包。
本方法实现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媒体流传输带宽白适应的方法,它在远程传输媒体流过程中,通过在一个总服务器上设置一个媒体流数据包的缓冲池,再根据缓冲池中当前存放的数据量判定网络的带宽状况然后进行自适应的传输,它的主要步骤包括:
1)用户终端通过通信网络向总服务器发送一条请求视频的请求指令,总服务器解析这个指令。
2)总服务器解析完成请求命令,再通过以太网向视频终端发送读取视频信息的指令。
3)视频终端接收到这个指令,就将当前所捕获的视屏数据以一定的速度把数据包通过以太网传到服务器的缓冲池中。
4)服务器响应用户终端的请求,实现数据传输。
4.1)服务器一旦接收到第一个返回回来的视频数据,便开始判断服务器两边的网络状况;
4.2)往用户终端传送数据,这个数据包到达手机端再解包提取视频数据。
所述步骤4.1)还包括如下步骤:
4.1.1)服务器接收视频终端的数据包,并记录下时间,在接收下一个数据包的时候,判断2个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
4.1.2)若超过阈值,服务器则判定视频终端到服务器端的网络不好,服务器则向视频终端发出一条要求减慢发送速度的指令;
4.1.3)减慢后重复4.1.1、4.1.2这两个步骤,如果接收前后两帧之间的时间差不超过阈值,则视频终端到服务器的网络正常,那么就一直正常发送;
4.1.4)服务器不断检测缓冲池中帧的数量,同样设定一个阈值,如果缓冲池中存的帧数超过阈值的话,就说明服务器到用户终端的网络状况不好,数据发送不出去,就丢掉前面的一部分帧,保留最新的5帧发送到用户终端,不至于用户接到的视频数据延时太久,同时发送指令回视频终端要求它减慢发送速度,不断重复(4.1.4)。
所述用户终端是任何能够连接到服务器上的终端设备。
所述用户终端与服务器间的通信网络可以是通过GPRS/CDMA/GSP实现的,也可以是ADSL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网络拥塞时,保证用户能比较及时的得到能表示足够信息量的数据包,而实现起来又是比较容易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适应传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广东中大讯通信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广东中大讯通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冰机冷媒流道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反射镜三维调整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