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华南沿海七种巨蛎属牡蛎的PCR-RFLP鉴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0295.7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喻子牛;夏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赖汉光 |
地址: | 510301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华南 沿海 七种巨蛎属 牡蛎 pcr rflp 鉴别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涉及一种华南沿海七种巨蛎属牡蛎的PCR-RFLP鉴别方法。
技术背景
牡蛎是国内外最主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其肉味鲜美,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极具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牡蛎养殖是贝类养殖产业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产业,牡蛎养殖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在所有养殖品种中位居首位。在我国养殖的就有6-7种之多,华南沿海的巨蛎属牡蛎主要有太平洋牡蛎(C.gigas)、葡萄牙牡蛎(C.angulata)、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有明巨牡蛎(C.ariakensis)、熊本牡蛎(C.sikamea)、C.iredalei和C.iredalei sp。然而,由于牡蛎的贝壳形态可塑性很强,极易受到所处的环境影响,单纯依靠贝壳的外部形态有时很难区分具体的种类,尤其对牡蛎幼体和稚贝更是如此;这对我国牡蛎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利用非常不利,同时,这也是一直困扰贝类分类学者的一个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给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线粒体16S rDNA和COI序列在生物物种中非常保守,被广泛应用于物种的分类和进化研究。利用其在各个物种之间存在的序列核甘酸的不同,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的16S rDNA和COI序列酶切,可产生不同长度和数量的核甘酸片段,进行普通的琼脂糖凝集电泳即可分辨出不同种类。此方法在我国牡蛎种类的鉴定中还未见有公开报道,这将为华南沿海分布的巨蛎属种类的鉴定提供科学的方法,对牡蛎选择育种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华南沿海七种巨蛎属牡蛎的PCR-RFLP鉴别方法。它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对仪器设备要求低,检测快速,更准确,相比形态学方法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利用大量测序的华南地区牡蛎种类的16S rDNA和COI序列,通过DNAstar中的MapDraw软件分析,选取适合的内切酶组合;随后,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和目的片段的PCR扩增;最后利用选取的内切酶对PCR产物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内切酶组合
对华南沿海巨牡蛎属种类,根据其已获得的16S rDNA和COI序列,通过ClustalW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和检测不同种类间序列的差异,应用MapDraw软件分析,选出内切酶组合,其中对16S rDNA片段挑选出Dde I/Dra I和Alu I/Mse I两组双酶切组合,对COI序列片段挑选出Nis I/Alu I和Nis I/Dde I两组双酶切组合;
(2)基因组DNA提取
A.取闭壳肌组织0.1克,加入700ul抽提缓冲液中在37℃下消化过夜;
B.用等体积比例体积比25∶24∶1的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充分振荡混匀,12000g/分,离心10-15分钟;
C.取上清液,重复步骤B;
D.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混匀,12000g/分,离心5-10分钟;
E.取上清液,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和1/10体积3M的乙酸钠;
F.12000g/分,离心12-20分钟,去上清液,70%乙醇洗涤1-2次;
G.让乙醇彻底挥发,将基因组DNA沉淀溶于50ul无菌纯净水,即得基因组DNA,4℃保存备用;
(3)目的片段PCR扩增
PCR反应体系为50ul,包含5ul 10×buffer,0.6ul 2.5U/ul Taq酶,100ng基因组DNA,引物为0.2uM,dNTP为0.2mM,Mg2+为2mM;PCR反应条件为,先预变性94℃2分钟,而后进行94℃变性45秒,对COI 48℃或对16S 50℃复性1分钟和72℃1分钟,共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7分钟,得扩增样品;扩增16S和COI基因片段两对通用的引物分别为:
16SarL/16SarH:5`-CGGTGTTTATCAAAAACAT-3`/5`-CCGGTCTGAACTCAGATCACGT-3`;
COIL1/COIH:5`-GGTCAACAATCATAAAGATATTGG-3`/5`-TAAACTTCAGGGTGACCAAAAAA TCA-3`;
(4)酶切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线架在多芯片堆栈结构上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用于低焦油卷烟香味补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