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欢花啤酒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30284.9 | 申请日: | 2007-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2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 发明(设计)人: | 熊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清锋 |
| 主分类号: | C12C12/00 | 分类号: | C12C12/00;C12C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1118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欢 啤酒 及其 生产 方法 | ||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合欢花成分的新型啤酒及其生产方法
(二).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普通啤酒一般是由主料麦芽、啤酒花、水、酵母及辅料(大米/玉米等)经酿造 工艺生产而成。普通啤酒的酿造工艺过程主要分为:原料粉碎、糖化/糊化、麦槽过滤、煮沸 (添加啤酒花)、回旋沉淀、冷却、发酵(添加酵母粉)、清酒过滤、罐装等几个部分。由麦 芽、啤酒花、酵母、水为主料;大米/玉米为辅料而组成的啤酒配方再经过啤酒的酿造工艺而 获得的普通啤酒,健脾开胃、促进消化是其显著功能,此外还具有利尿、抗菌、安神等功能 及作用①。
(三).发明的目的
为了在现有普通啤酒的基本功能上再增加一种抗忧郁的功能及作用,特制备本发明啤酒。
(四).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普通啤酒一般是由主料麦芽、啤酒花、水、酵母及辅料(大米等)经酿造工艺生产而 成。麦芽②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主要化学成分为淀粉酶、转 化糖酶,还含维生素B、脂肪、磷脂、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这些酶可分解麦粒中的淀 粉、蛋白质,增加溶解度,有利于啤酒生产中微生物的利用。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的功效和助消化、降血糖的作用。啤酒花③为桑科植物啤酒花草的雌花序;主要化学成分含葎 草二烯酮、葎草烯酮-II、葎草酮、蛇麻酮、α-考绕咖烯、γ-白菖考烯、9-甲基丁烯-3-醇 -2、月桂烯、α-葎草烯、石竹烯等。在啤酒酿造中使用啤酒花主要是利用其防腐力和澄清麦 汁的能力。啤酒花具有健胃消食,利尿安神的功效和抗菌、镇静、防腐、雌性激素样的作用。 啤酒酵母粉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群、胺基酸、多种维他命、矿物质等。在厌氧条件下能发酵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或半乳糖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啤酒酵母粉具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 啤酒中90%的成分是水。大米/玉米的作用是糊化后与麦芽中的淀粉酶更进一步分解为麦芽糖 等可发酵性糖。在现有普通啤酒的原料配方中,没有哪一种原料或辅料具有抗忧郁的功能及 作用。要生产一种具有抗忧郁功能及作用的啤酒的话,必须在原料配方基础上再增加一种具 有抗忧郁功能及作用的辅料。该辅料必须具有可溶于水、乙醇的溶解性,因为啤酒含有大量 的水,及少量乙醇等。
(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的:a、将合欢花的粉碎物与麦芽、辅料(大米等) 按比例一起添加到糖化工艺中,再按普通啤酒的酿造工艺过程酿制即可获得。合欢花为双子 叶植物药豆科植物合欢的花或花蕾,是在夏季花开放时择晴天采收,经过净制处理,及时干 躁,然后再粉碎成细粉。其粉碎的目的是便于与麦芽等一起加入到糖化工艺中,并更容易糖 化出有效成分。麦芽:合欢花粉碎物:大米的配比为50—90:1—20:10—40,配比后加入 到糖化锅中一起糖化,再经麦槽过滤、煮沸(添加啤酒花)、回旋沉淀、冷却、发酵(添加酵 母粉)、清酒过滤、罐装等工艺酿造,即得成品。b、将合欢花的提取物与啤酒花混合一起加 入到麦汁煮沸工艺中获取。合欢花的提取物④要通过以下工艺获得:是以合欢花原料经水或醇 的水溶液提取,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再以30-95%溶度的醇洗脱,浓缩成漫膏状或干粉, 醇溶解,回收醇后得到的提取物。首先按制麦、糖化、麦槽过滤工艺酿造后,所得澄清麦汁 将进入煮沸工艺,在煮沸工艺中将合欢花提取物与啤酒花混合并以1-50g/L的量加入,再按 回旋沉淀、冷却、发酵(添加酵母粉)、清酒过滤、罐装等工艺酿造,即得成品。c.直接泵 入发酵罐中与麦芽汁混合进行发酵获取。按原料粉碎、糖化、麦槽过滤、煮沸(添加啤酒花)、 回旋沉淀、冷却等工艺酿制后所获得麦汁,将进入发酵工艺,再以1-45g/L的量将合欢花提 取物泵入发酵罐中与麦汁混合进行发酵,最后经清酒过滤、罐装等工艺酿造,即得成品。
(六).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清锋,未经熊清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2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