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9,9-二取代-3,6-芴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30267.5 申请日: 2007-09-18
公开(公告)号: CN101125913A 公开(公告)日: 2008-02-20
发明(设计)人: 曹镛;吴忠联;应磊;杨伟;彭俊彪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8G61/00 分类号: C08G61/00;C09K11/06;H01L51/54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何淑珍
地址: 510640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取代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9,9-二取代-3,6-芴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背景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Burroughes等人首次报道了聚苯乙烯撑(PPV)的电致发光,得到了直流偏压驱动小于14V的蓝绿色光输出,其外量子效率为0.05%,该发现被评为1992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成就之一,其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成为标志性的著作。随后于1991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Alan J.Heeger小组用甲氧基异辛氧基取代的聚对苯乙烯撑(MEH-PPV)在ITO上旋涂成膜,制成了量子效率为1%的橘红色发光二极管。从此揭开了高分子电致发光研究的序幕。很多学术机构和一些国际有名的大电子、化学公司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这一领域。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PLED)是从外量子效率小于0.1%,寿命仅为几分钟开始起步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发展到外量子效率超过10%,运行寿命超过上万小时。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工作电压低,可以用电池驱动,功耗低等特点特别适合与小型移动通讯设备。单色小型显示器的大规模应用已指日可待。目前各电子公司则集中在有源驱动全色显示器件的开发,其目标是手提式电脑的显示屏。在汽车导航系统,移动电话和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领域,PLED已接近商业化。另外,人们用喷墨打印技术来制作PLED器件也取得了实质生进展。

实现高质量显示的挑战之一是发展高效、稳定的红、绿、蓝三基色材料。相对于聚合物蓝光材料的研究,宽带隙、发紫外光聚合物的研究较少。紫外发光聚合物可以作为宽带隙主体材料通过物理掺杂或化学共聚(单线态、三线态)的方法实现整个可见区域的发光。曹镛和Holmes等报道的聚硅芴异构体-聚(9,9-二烷基-3,6-硅芴)的带隙为4.0eV,是宽带隙发紫外光聚合物;而聚(9,9-二烷基-2,7-硅芴)的带隙宽仅为2.9eV,与常见的聚(9,9-二烷基-2,7-芴)的带隙宽相当(a.Chem.Commun.,2005,39,4925.b.Chem.Commun.,2005,39,5766.c.J.Am.Chem.Soc.,2005,127,7662.)。曹镛等将蓝光磷光材料Ir(PPF)2(PZ)搀杂于宽带隙主体材料聚(9,9-二烷基-3,6-硅芴)中作为发光活性层,获得了高达4.8%的外量子效率(Appl.Phys.Lett.,2006,88,051116)。聚(9,9-二取代-2,7-芴)及其衍生物是典型的蓝光材料,具有很好的光、热和化学稳定性,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高分子蓝光材料之一。目前文献报道的聚芴及其衍生物材料都是基于2,7-位连接的聚芴及其衍生物,而3,6-位连接的聚芴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更宽带隙和更高三线态能级的宽带隙、发紫外光聚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设计合成宽带隙(9,9-二取代基-3,6-芴)均聚物,并和窄带隙单体共聚,通过“分子内”能量转移实现高效、稳定的红、绿和蓝发光。所述的基于3,6-取代芴类的红、绿和兰光共聚物的光谱稳定性好,适合于作为发光二极管、彩色平板显示器的发光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9,9-二取代基-3,6-芴)类聚合物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具有如下的结构:

式中,x,y,z为单元组分的摩尔分数,满足:x+y+z=1(0≤x≤0.5,0≤z≤0.1);聚合度(n)=10~300;其中:

为9,9-二取代-3,6-芴,具有如下结构之一:

                   

9,9-二烷基-3,6-取代芴    9,9-二芳基-3,6-取代芴    9,9-二(4-三苯胺)-3,6-取代芴

其中,R1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

Ar为如下窄带隙芳香环共轭结构单元之一:

9,9-二烷基-2,7-取代芴               N-烷基-2,7-取代咔唑                 N-烷基-3,6-取代咔唑

                  

2,8-取代二氧化硫芴        4,7-取代苯并噻二唑              3,7-取代二氧化疏芴

                

    4,7-二噻吩基苯并噻二唑        4’,4”-取代-2,5-二苯基-1,3,4-噁       3’,3”-取代-2,5-二苯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2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