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其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9202.9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巫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巫嘉雄 |
主分类号: | F24H9/18 | 分类号: | F24H9/18;F24H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成明新 |
地址: | 51007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结合 方法 及其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其构造,尤指应用于气体之加热 器。
【背景技术】
有关空气加热器经由风扇驱动者,一般皆为平板状的外型,由发热单 元及散热单元连结而成,其连结方式可利用机构元件夹压或是以胶合方式 结合,其组合元件请参阅图1所示,该加热器10主要是由发热元件1两侧 结合电极板11,透过电极板11导通电力流经发热元件1,而发热元件1所 发生之热量则间接电极板11而往散热鳍板12发散,散热鳍板12则对流通 过的空气作热交换,藉以达成空气加热目的。
习用胶合组立之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其是在一工作台16的上方设有 一罩体14,罩体14内部设有一热烘装置15,形成烘制环境空间140,在该 工作台16相对烘制环境空间140上表排列有构成之元件如发热元件1、电 极板11、散热鳍板12,并以需求组件数量及对应关系而排设成序列状,其 胶合操作为在各接合界面涂上胶体,事后由两侧夹具13以夹压力p夹压, 夹压过程当中热烘装置15即放射热辐射波R,以对胶体作烘干,其烘干的 方式为由外表循序导入各元件的心部,其有如下缺失:
1.烘制过程为由外围导入元件心部,其传递时间冗长而且固化状态不 一;
2.其组成各元件松散排列,夹压力P若产生力线偏移,则其组成精度 偏失;
3.由于元件松散和夹压力过大时,元件会因此而变形;
4.胶合完成后,若发现其中发热元件有瑕疵,但已胶固则无法换装, 需整体抛弃而造成资材浪费;
5.在胶化结合过程中必须应用热烘装置发散热辐射波,形成组装过程 之能源耗费;
6.由于夹具及烘制空间为一大型空间,且夹具必须具刚性,一般皆以 金属材质为之,则其具有相当热焓量,其热焓量会吸收热辐射波, 使热烘装置增加能源负担;
7.由于夹具具有热焓效应吸收热辐射波,因此在操作时易于烫手;
8.由于罩体虽可设有阻热作用,但不可能完全阻热,而会向外传递出 热辐射损耗,以及烘制空间在罩体打开的时候里面的热量会随着空 气布朗运动而发散在生产线的作业环境,尤其在夏天形成热污染;
9.由于散热鳍板及电极板为金属材质,其对于热会有冷帐热缩效应, 因此结合过程当中是受热而膨胀,当冷却时它会缩小,加上其受热 时间冗长,因此变形量大,使冷却后的收缩位移相对增加,过程中 胶体分子易于扯裂,而失去其结触面的接合牢实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其构造。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它包含有:
步骤一:预先制作至少一片状发热单元,及至少两热交换单元,热交换单 元分别结合有电极板;
步骤二:在各单元相对接合面的表面进行上胶;
步骤三:将热交换单元依电性安排夹置发热单元,平置于开放空间的台面 上,组靠成一发热单体之雏型;
步骤四:在发热单体二侧外部经由夹具压定;
步骤五:过程中同步实施通电测试,并取出电性参数;
步骤六:利用通电测试的热温作用于接合胶体;
步骤七:固化完成取出成品。
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它包含有:至少一组片状发热单元,是将至 少一片状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发热元件为热源;至少一对热交换单元,一 侧事先形成电极板,电极板一端外露出端子;二热交换单元所设电极板对 正发热单元电极导通面,以胶合方式结合成一发热单体。
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它包含有:至少一发热单元,二侧结合具有 电极板之热交换单元所构成,据以形成一基础之发热单体,其中热交换单 元为由电极板间隔一导热绝缘板结合散热鳍板所构成,并隔离电性,电极 板一端弯折连接有端子,在弯折部搭接有一结合在散热鳍板相对端面之绝 缘夹套,并使端子为之定位。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空气之加热器结合方法及其构造,主要为 将各组成加热器之主体单元,预先分制完成,该单元有热交换单元及发热 单元,经组合后可得较高的结合力,组合生产快速,及在胶合过程当中, 同步实施通电测试,利用通电测试所发生热量引用为胶固反应之催化能量, 可免除习用烘制之能源浪费,并快速胶合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巫嘉雄,未经巫嘉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可控灌肠器
- 下一篇:一种清洗消毒器中的清洗盘上的管状器械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