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数据安全匹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9068.2 | 申请日: | 200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施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旌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L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数据 安全 匹配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纹数据安全匹配的方法,尤其是对指纹数据进行安全传输、安全匹配和历史否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如何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截取或篡改就成为互联网安全建设的重要课题。
在互联网的应用中,通讯双方的身份确认已经成为重要问题。现在已经形成的数字认证业务就是基于这一需求而产生的,这种方式保障了通讯双方的身份真实性和数据安全性。目前通行的数字认证在客户端是采用USB插件生成数据串的方式形成密钥。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种密钥也有很多限制,首先USB插件需要随身携带,容易遗失;其次是密钥与人分离,有被仿签或冒用的风险;第三是数据串容易受到穷举攻击,安全上存在隐患,因而需要定期更新,十分不便;第四是密钥需要备份,存在信任问题和安全问题。
由于USB插件存在的种种缺陷,人们也在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最近一些机构就在试图用指纹代替USB插件成为个人身份信息数据。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皮肤纹路特别是指纹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具有唯一性特点,并且终生不变。依靠这种唯一性和稳定性,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这就是指纹识别技术。
在经历了缓慢的技术积累后,指纹识别技术在近年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新型识别设备特别是硅晶片传感器和处理芯片的研究成功,促进了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但随着识别技术应用到互联网等广泛领域,用户群特点也在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人群数量变得巨大,由以前仅几十人的单一小群扩大至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大的群,其次是技术破解和安全攻击的隐患也在增加,这些都对指纹识别的传输和匹配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发明提出的指纹数据安全匹配方案就是为了提高指纹数据的安全性而研制的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指纹数据生成、传输、匹配过程中的截获、篡改、冒用和伪造问题,解除了指纹数据的应用风险。
[发明内容]
1.一种关于指纹数据的安全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1)存储指纹模板为指纹阵列扫描图,记录指纹无差别全码数据。(2)采集不同的指纹数据组进行二次比对:(3)本发明内容按以下步骤说明:
1.存储指纹模板,留取初始指纹数据:采用指纹扫描设备,采集指纹阵列图,记录无差别全码数据。
2.对待比对指纹数据进行二次匹配:
第一次的指纹数据进入指纹库,与全码数据匹配(记为:N→∞)获通过后,给出信号至客户端,客户再次扫描新的指纹数据,进入数据库进行第二次匹配。
3.历史数据匹配否认:用户每次扫描生成新的指纹数据,这组数据在匹配通过后,系统会将其存入历史数据库,用户每次新的指纹数据都将在历史数据库查对,一旦查获为已经使用过的指纹数据,则比对自动中止,并给出信号要求客户重新扫描新的指纹数据。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指纹数据安全匹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安全性好:经过二次匹配的数据不可能在传输过程中同时被截获,确保了数据安全;
2.不能被重复使用:因为采取了历史数据匹配否认的方式,因而杜绝了客户端数据被截取或重复使用的可能性,确保了只有从客户端手指直接生成的新数据才能获得匹配。
[实施例]
1.编程:本发明的指纹安全匹配方法通过编写成程序语言,成为操作系统。
2.制备指纹采集组件:将随机指纹数据的生成方法编写成程序语言,制备成芯片,与传感器和集成电路合成为指纹采集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旌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旌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