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平洋牡蛎EST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7648.8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8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喻子牛;王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赖汉光 |
地址: | 510301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平洋 牡蛎 est 卫星 标记 筛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DNA标记技术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海洋经济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EST(Express Sequence Tag,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方法和应用。
技术背景:
太平洋牡蛎原产于日本、韩国、中国等地,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海洋贝类,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之一。在我国,太平洋牡蛎养殖业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随着对太平洋牡蛎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选育改良以及遗传图谱构建等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太平洋牡蛎分子标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遗传改良或品种培育是太平洋牡蛎养殖稳定发展的动力,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变异水平与生物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生产性状密切相关,因此,开发太平洋牡蛎的分子遗传标记,检测太平洋牡蛎遗传多样性、研究其遗传结构,进而实施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对于太平洋牡蛎的育种和养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EST是指通过从cDNA文库中随机挑取的克隆,进行大规模测序所获得的cDNA的5’或3’端序列,长度一般为150-500bp。近年来大量快速增长的EST数据已成为SSR的重要来源,约有1-5%的EST含有SSR。与gSSR标记相比,从EST中获得SSR,建立EST-SSR标记更经济、更有特点;由于EST是功能基因的表达片段,在其中发现的微卫星标记会直接和功能基因相关,并有可能和一些生产性状相关联,这些特点对遗传图谱构建以及标记辅助选育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由于不同物种间基因共显性和保守性,从一种物种中开发的EST-SSR可能同时用于近缘的其他物种研究,从而为比较基因组学、同源基因克隆提供新的途径。因此,EST-SSR已被用于构建遗传图谱、分离与鉴定新基因、基因表达差异研究、比较基因组研究和制备DNA芯片等方面。利用EST微卫星标记,可能把太平洋牡蛎重要经济性状与之关联起来,达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目的,并可进一步进行太平洋牡蛎功能基因的研究。目前还未见关于太平洋牡蛎EST微卫星标记的研究报道。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平洋牡蛎EST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利用GeneBank公布的太平洋牡蛎的ESTs的序列,利用微卫星检索软件SSRhunter进行微卫星位点的查找,对于2-6个碱基重复单元重复次数大于5的微卫星片断进行筛选分离,从而得到含有微卫星重复的ESTs序列;然后在微卫星重复序列两端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并进一步检测优化引物成为微卫星标记;最后对微卫星标记的重复性、稳定性和多态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微卫星标记。
从太平洋牡蛎ESTs序列进行太平洋牡蛎微卫星分析的步骤是从NCBI(http://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搜集并下载(以FASTA格式)已有的EST序列,利用SSRhunter软件逐一查找分析所得的序列,对2—6个碱基重复单元、重复次数大于5的微卫星DNA序列进行分离;采用软件DNAstar中的SeqMan对含有微卫星的ESTs进行聚类分析,选取聚类在不同contig中的ESTs设计引物。
对于太平洋牡蛎的ESTs设计引物,其设计引物参数为:(1)引物长度为17—25bp;(2)GC含量要求大于40%;(3)退火温度大于40℃;(4)预期的PCR产物长度为100—300bp。
对于太平洋牡蛎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PCR扩增,其加样参数为:总体积20μl,其中含有正反向引物0.2μM、0.2mMdNTP(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混合物)、1×PCR buffer、1.5-2.5mM的Mg2+、Taq酶,模板量分别是50—100ng。
对于PCR产物的检测:扩增得到的产物用8—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B染色系统进行检测,电压是1—8V/cm,电泳完毕之后用EB(溴化乙锭终,浓度0.5—0.6μg/ml)染色20—30分钟,然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记录成像结果,分析确定多态性。
在微卫星重复的侧翼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和DNAstar中的Primerselect设计引物:Tm值在45—65℃之间;扩增反应分别用MJ-100和BioRad-200PCR仪,PCR程序为:94℃变性2分钟之后进入循环,94℃变性30或者40秒,根据不同的退火温度退火30秒,72℃延伸30秒到1分钟不等,反应进行30—35个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76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交通信息可视化接收机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热塑性塑料的微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