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方健肾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6134.0 | 申请日: | 200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贾祥波;陆继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信孚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A61K9/20;A61P1/14;A61P13/12;A61K35/6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方 健肾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肾补脾、活血泄浊作用的复方健肾片,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均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有“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之说,中医认为肾为藏精之所,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衰可由于水肿、淋证、尿血等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而来。中医认为各种肾病日久,损及各脏腑功能,并以脾肾虚损为主,病情逐步发展而使病情加重,最后导致正气虚衰、浊邪、瘀血雍滞肾络,导致肾脏失去开阖的功能,湿浊尿毒潴留于体内,而引发本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由于某些因素而使病程进展加快,病情恶化。常见的诱因如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如外邪侵袭肺卫肌表、致肺失宣降、治节失职、三焦水道不利、劳则伤气、过劳则正气更虚、脾肾更损以及素体脾虚,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辛辣、厚味、高蛋白饮食,使脾肾虚损更甚,尿潴留加剧。慢性肾衰的病程冗长,病机错综复杂,既有正气的耗损,又有实邪蕴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正虚又有气、血、阴、阳之不同;邪实则有外邪、湿浊热毒、瘀血、动风、蕴痰等。从病位分析所涉及脏腑众多,主要在脾、肾,但往往波及肝、心肺、胃等诸脏腑。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肾之开阖功能失调。而肾的开阖功能有赖于机体的气化作用。肾气亏虚可引起肾的气化功能障碍,肾失开阖,不能及时疏导、转输、运化水液及毒物,因而形成湿浊、湿热、瘀血、尿毒等邪毒。邪毒虽源于正虚,反过来又阻碍气血的生成,因实致虚,成为本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湿浊、尿毒等波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产生众多症状。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失常,则可出现恶心、呕吐;湿浊困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之源匮乏,则气血亏虚加甚;若湿浊阻遏心阳、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则可出现心悸、气短等;水气凌心、心悸、胸闷、气促;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失常,则呕吐、恶心,纳呆、腹胀;肝风内动则抽搐;肾脏虚衰,膀胱气化不利则尿少、水肿、甚至小便点滴全无而为闭症。如果尿毒蒙蔽或扰乱神明、可致精神抑郁或亢奋之症,浊毒化热,内隔心包,则可致心阳欲脱、阴阳离决。
慢性肾衰(cI)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产生一系列终末期的综合症候群,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多变而且危重,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在中医古籍文献中,虽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却有很多类似本病的症状描述。因其临床上常见倦息、恶心、呕吐、贫血、水肿等症状,故属于中医的“关格”、“水肿”、“虚劳”腰痛”、“癃闭”、“溺毒”等范畴。《内经》从脉象和病理土对燕格进行了论述;《金匮·虚劳病》篇中提出了主治肾阳虚所致瞧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的八味。肾气丸及因虚致瘀鞠于血劳用大黄廑虫丸祛瘀生。《金匮·水气病》篇对水肿病从强类脉证、病因病机、治则、方药以及血分、水分、气分等均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伤寒论·平脉法》指出:“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证治汇补·关格》日:“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徒增呕恶;次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此与慢性肾衰晚期症状极为相似。而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重订广温热论》日:“尿毒入血,血毒攻心,甚则血毒上脑,头痛而晕,视物艨胧,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呼吸带有尿毒,间或猝发癫痫状,甚或神昏惊厥,不省人事,循衣摸床撮空,舌苔腐,间有黑点,其证极危。”此特征类似慢性肾衰终末期临床表现。皮持衡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及总结,认为慢性。肾衰病机中既有正气的虚损,又有实邪的蕴阻,可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虚实夹杂。其本在肾,病及五脏,五脏虚损以脾肾为著,脾肾阳气虚损,三焦气化障碍,五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不足,津液输布不利,壅滞血脉,经久不去,则蕴积于体内酿为浊毒(湿浊、瘀血内停),最终使病情恶化,成为难治之证。由此归纳出慢性肾衰中医致病病机为虚、瘀、湿、毒四方面,“虚”为本病之本,“瘀、湿、毒”为标,且“瘀、毒”病机贯穿本病始终。现代医学亦认为CRF发生是由多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这一过程,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调控体系并恶性循环,加重了该病的病情变化。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从中西医的角度,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深入研究CRF的病因病机,探讨有效地阻止或延缓CRF进展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信孚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信孚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61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