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5732.6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0;A61P1/12;A61K33/26;A61K35/24;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肠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特别是治疗慢性结肠炎、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肠炎分为慢性结肠炎、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临床上以久泻、久痢、久治不愈为特点,是一种长期而且难以治愈的慢性肠道疾病和与长期饮食失调造成的时轻时重、缠绵不愈的慢性疾病,加之饮食习惯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过度的饮酒,饮食的失调长期以来伤及整个消化系统,湿积下焦,肾失温养,因此患肠炎的患者有逐年上升趋势,而且经长时间用药也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
发明内容
目前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西医采用先灌肠,后消炎的治疗办法,中医治疗的最常用中成药有:补脾益肠丸。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程10-15天就能基本治愈的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即“温肾固肠灵”,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补骨脂15-20 芦巴子15-20 炒白术15-20 海螵蛸15-20
芡实10-15 升麻10-15 茯苓10-15 白头翁10-15
莲子10-15 金樱子10-15 元胡10-15 五倍子10-15
焦榔片5-10 煨木香5-10 槐花5-10 灵脂5-10
陈皮5-10 炮姜炭10 炒粟壳5-6 三七5-6
川军炭5-6 姜川连4-5 肉桂4-5 赤石脂25-30
上述药物组合物中以补骨脂、芦巴子、炮姜炭、姜川连、芡实、肉桂、赤石脂、莲子为主药。慢性肠道疾病虽病所在大肠传导失职,但基本却在脾肾内早有“肾主二阴”、“脾施健远”之旨,虽病在大肠、其病本在肾。故选用补骨脂、芦巴子、肉桂、赤石脂、芡实等。元胡温热之药,温补肾阳、暖脾祛寒、行气止痛飞收敛止泻。选择海螵蛸、金樱子、五倍子、升麻为辅药,以加强止泻、收敛并阳而不燥,佐以白头翁、槐花、白术、茯苓、焦榔片、五灵脂、三七、川军炭以除积冷、消脓血、祛淤生新。煨木香、陈皮具有性温入脾、行气止痛、温中和胃、引药归经的作用作为使药,由上述24味中药组成一种以温肾固肠为主治疗肠炎的中药。
本发明可以制成各种药物制剂,如胶囊、丸剂、散剂、片剂或口服液等,必要时可直接饮用汤剂。
其中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备丸剂的方法是:以上24位中药为原料,洗净、烘干、研粉、过筛,混匀。以水制丸,即得水丸。以密炼丸,即得密丸。
制作片剂时将以上24位中药为原料,洗净、烘干、研粉、过筛,混匀后,在打片机上成型。
发明人认为通过上述药物合,采用一种温肾固肠法,治标本兼顾脾肾,使肠道炎症反复发作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该物药方易得、价廉,组方无任何副作用,又便于中药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补骨脂20份 芦巴子20份 炒白术15份 海螵蛸15份
芡 实15份 升 麻15份 茯 苓15份 白头翁15份
莲 子15份 金樱子12份 元 胡15份 五倍子15份
焦榔片15份 煨木香15份 槐 花15份 五灵脂15份
陈 皮15份 炮姜炭15份 炒粟壳5份 三 七5份
川军炭6份 姜川连5份 肉 桂5份 赤石脂30份
制法:洗净、烘干、研粉、过筛,混匀制成粉剂。一般用药10天左右大见成效,最长12天进入巩固治疗。治愈率78.8%以上,总有效率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未经何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5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