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制电路板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回用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25340.X 申请日: 2007-07-24
公开(公告)号: CN101134627A 公开(公告)日: 2008-03-05
发明(设计)人: 左玉辉;刘远彬;丁中海;柏益尧;张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主分类号: C02F9/04 分类号: C02F9/04;C02F1/66;C02F1/78;C01G3/02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汪旭东
地址: 210093***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印制 电路板 废弃物 处理 资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印制电路板的废弃物处理方法,更具体的说是印制电路板的废弃物处理及资源的回用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简称PCB)作为信息电子的配套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昆山的千灯古镇被喻为印制电路板之乡。PCB废弃物主要是强酸、强碱性蚀刻废液,重金属,PVC废料和板边角料等,且数量巨大。

印刷电路板生产工序中产生的三废主要有:下料和冲外型工序中产生的边角料占印制板生产量的3%-5%。整个印制生产工序产生的废品板也占5%左右。孔金属化、电镀铜、铅锡工序中,在废液和漂洗水中含有大量的铜、有机络合物、少量的铅锡、氟硼酸等。在多层板内层氧化和去污工序中,含有铜、次亚氯酸钠、高锰酸钾、碱液、有机还原剂等。在全板镀金和插头金工序中含有金、铅、锡和微量氰化物。蚀刻工序中,在蚀刻废液和蚀刻漂洗水中含有大量的铜和氨,少量的铅、锡。在显影和去膜工序,含有大量的有机抗蚀剂和碱液。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PCB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量最大的是板边角料和成品板废品,铜和少量的铅、锡、镍金、银、锰、氟、次氯酸根有机物,还有为数不少的钻头盒,药品容器。这些材料都是高分子材料改性聚乙烯和聚丙烯等。从这些污染物的组成可以看出,在印制板生产的蚀刻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铜,这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另外对少量的贵金属,如金银,也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然而对板边角料及废品板的合理处理,国内同业界都莫不视为头痛的问题,有的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

对PCB企业的蚀刻废液,现在只实现了废物的回收。即只对PCB企业的蚀刻废液进行破坏性处理,来提炼有价值的金属,废液部分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回收Cu后的母液中,还存在着少量的Cu2+以及大量的Cl-、NH4+、NH3,它们都是组成蚀刻液所不可缺少的°

如果这些废弃物或废液随意丢弃或超标排放,将会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这样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宝贵资源。因此,如何使PCB废弃物循环利用,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无疑将成为PCB行业快速发展的保证。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本发明针对在印制电路板(PCB)废弃物或废液处理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及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印制电路板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回用方法,可以使得印制电路板(PCB)废弃物或废液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使得废弃物中地资源能够更多的回收利用。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印制电路板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回用方法方法,其步骤包括:

(1)将酸、碱性蚀刻废液进行中和,中和后的废液进行压滤,可得到含铜的产品,压滤得到的废液进行臭氧化处理,然后对处理过的废液予以净化,根据蚀刻新液的组成进行成分调整得到蚀刻新液;

(2)PCB边角料经过粉碎分离后得到的富铜树脂体系,通过高温灼热可生成氧化铜;

(3)将PCB边角料粉碎分离后的另一部分玻璃纤维树脂,用于粘胶剂、胶泥的填充材料。

步骤(2)分离后得到的富铜树脂体系,通过800℃以上高温灼热(800~900℃为佳)可生成氧化铜。

3.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制电路板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回用方法,包括PCB蚀刻废液的再生和边角料的回用。应用这种蚀刻再生法,不但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有利于周边环境的保护,还可以降低PCB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本发明不仅给相关的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给印制线路板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蚀刻废液循环利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蚀刻废液循环利用流程图,其基本过程是将酸、碱性蚀刻废液进行中和,中和后的废液进行压滤,可得到含铜的产品,压滤得到的废液进行臭氧化处理,然后对处理过的废液予以净化,根据蚀刻新液的组成进行成分调整得到蚀刻新液。

利用臭氧作为氧化剂,对印制线路板的蚀刻废液进行再生化处理。废液中的金属通过分离、提炼之后制成化工基础原料,再生后的蚀刻废液变为蚀刻新液重新返回PCB厂家使用,从而形成闭合循环工艺流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53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