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自由度双薄片三相交流混合磁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4616.2 | 申请日: | 200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4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费德成;孙玉坤;朱熀秋;全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4 | 分类号: | F16C32/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度 薄片 三相 交流 混合 磁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传动(机械传动)设备领域,特指一种新型的三自由度双薄片三相交流混合磁轴承,适用与各类高速旋转机械的三自由度悬浮支承,属于电力传动控制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磁悬浮轴承(简称磁轴承)按照磁力提供方式,分为主动磁轴承、被动型磁轴承和混合型磁轴承(永磁偏置)三种。混合磁轴承用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取代主动磁轴承中电磁铁产生的静态偏置磁场,能大大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使电磁铁的安匝数减少,缩小磁轴承体积,提高轴承承载能力。传统直流偏置型径向磁轴承机械结构简单,但功率损耗大;传统永磁偏置型径向磁轴承虽功耗有所降低,但结构又较复杂。
目前国内、国外研究的三极径向混合磁轴承,如中国专利200510040066.4,综合了传统永磁偏置型径向磁轴承与直流偏置型径向磁轴承的优点,采用永磁体代替偏置直流来提供偏置磁通以提供静态悬浮力,减小了功率损耗,大大缩小了电磁铁体积及绕线空间;采用三相逆变器对三极控制线圈进行励磁以产生控制磁通来克服瞬态负载及扰动,简化了控制算法,减小了磁轴承的功放体积与成本。但是轴向和径向都需要同时控制,由于励磁控制中还存在直流励磁,因而控制较复杂,控制性能很难提高,损耗也比较大。目前存在的全永磁被动磁轴承,其在三个自由度上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很难适应如高速机床等高精度领域的要求。
为了从结构上来减小磁轴承的生产成本,提高磁轴承的工作性能,扩大磁轴承的应用领域,需采用一些新的结构形式降低控制成本,提高磁轴承的工作性能,扩大磁轴承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结构简单紧凑,控制简单,控制成本低,控制精度高,从三个自由度的控制减少为控制两个自由度,并大大减小功率放大器的体积与成本,提高磁轴承的控制性能,使得此类磁轴承能在高速精密机床、磁悬浮无轴承电机、飞轮储能系统及人造卫星等悬浮支撑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发明的方案是:采取一个环形永磁体同时为两个径向薄片磁轴承提供偏置磁通,分为内转子结构和外转子结构,内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径向绕组、两端薄片状的转子、左薄片定子、环形永磁体、右薄片定子等构成三自由度交流混合磁轴承;外转子其特征在于由径向绕组、两端薄片状的转子、左薄片状定子、环形永磁体、右薄片状定子等构成三自由度交流混合磁轴承;其轴向自由度,由于双薄片径向磁轴承基于薄片电机原理在永磁偏置作用下实现被动控制,被动悬浮力较强,同时该磁轴承具有很强的自协调功能;两个径向薄片磁轴承采用三极结构同一套三相绕组交流励磁,轴向无须控制因而轴向和径向耦合也较小,其轴向悬浮力较强,适合轴向和径向都存在大的干扰或负载的环境,因而具有更大的适用性。
具体方案是:
转子的一端薄片转子极和定子的一端薄片极以及径向绕组构成了一个薄片状径向磁轴承,转子和定子两端均为薄片状,该结构磁轴承实际是两个薄片径向磁轴承构成;采取一个环形永磁体同时为两个薄片状径向磁轴承提供静态偏磁磁通;左薄片定子、环形永磁体和右薄片定子沿轴向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并且紧密靠在一起。内转子结构将转子置于左薄片定子、环形永磁体和右薄片定子的内部,外转子结构将转子置于左薄片定子、环形永磁体和右薄片定子的外部。
两端薄片状的径向磁轴承采用三极结构,励磁控制电流采用三相交流,左右两个薄片状的径向磁轴承采用同一套绕组同时控制,磁偏置磁通在两个径向磁轴承中方向相反,左右两端的径向绕组在中间永磁体附近换向。
双薄片结构在永磁偏置作用下实现轴向被动悬浮,无需励磁,而且具有很强的被动悬浮力;两个薄片径向磁轴承采用同一套三相逆变器提供控制电流;采用DSP数字控制器同时对径向位移进行实时控制;由高分辨率的电涡流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对转子径向位置进行检测,传感器输出位移信号至DSP系统,线性闭环控制器对其参考位置信号进行比较,模糊PID位置控制器进行控制,输出控制信号,实现三自由度交流混合磁轴承闭环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46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吸放石板用真空吸盘
- 下一篇:掌中携带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