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增氧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4574.2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8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翁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志文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11600江苏省淮安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增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池塘养鱼机械,具体涉及鱼塘增氧机。
背景技术:
在养殖鱼虾等水产品的池塘中,一般都需要安装增氧机,不断地将水翻起喷向空中,使水与空气中的氧分子混合,再将氧带回水中,提高鱼塘水的溶氧量。已有的增氧机种类较多,有叶轮式、水车式、喷水式、射流式等,其中叶轮式增氧机,因功率大、效率高使用较为广泛。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构的增氧机,都是固定于池塘的某一位置,(一般都固定于池塘中心位置),因此靠近增氧机的水面气泡大,氧气充足,远离增氧机的水面则氧气稀少,从而造成鱼群追吸氧气而堆积簇拥现象,单个鱼体获氧机会不均衡,影响养殖产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都是采用加大电动机功率,或加大叶轮搅水半径,对较大面积的鱼塘则通过增加增氧机的数量来解决。虽采用了这些措施,但仍未能解决鱼塘大面积增氧问题,却增加了养殖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氧机,在同等条件下,可大面积为鱼塘水面增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移动式增氧机,包括漂浮体、设置于漂浮体上的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搅水装置;特点是漂浮体设置有旋转臂。
所述旋转臂为多节中空的杆体组装而成,其两端设置有万向节,旋转臂的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漂浮体连接(连接于漂浮体的一侧或底部),旋转臂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地基连接。
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将带有万向节的旋转臂连接于增氧机,当增氧机工作时,搅水装置的叶轮转动搅动水面,水的反作用力将增氧机推动向前,增氧机围绕固定点作圆周运动,从而可为较大面积的水面增氧,扩大鱼群获氧面积,使各个年龄段的鱼群获得均等的氧气机会,提高养殖产量。
二、本发明的旋转臂设计成多节杆体组装而成,使用中,可根据鱼塘面积大小,调整旋转臂的长度,适用范围广。
三、本发明利用增氧机叶轮打水的动力推动增氧机前进,具有设计合理、节约能源,养殖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漂浮体1、设置于漂浮体上的动力装置2,与动力装置2连接的搅水装置,所述搅水装置由转动轴3和叶轮4构成;所述漂浮体1为船形、球形或水平剖面为三角形,在本实施例中选用船形状。如图1所示,漂浮体1的一侧连接有旋转臂5。
仍如图1所示,旋转臂5的两端设置有万向节6,旋转臂的一端通过万向节6与漂浮体1的一侧连接,旋转臂1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6与地基连接(图中未示出)。
仍如图1所示,旋转臂5为多节中空的杆体组装而成,杆体上设置有相匹配的连接孔,旋转臂的一节杆体端部插入另一节杆体端部内,用螺栓7穿过杆体上的连接孔连接固定(也可以用销穿过杆体上的连接孔连接固定)。其插入杆体的外径等于被插入杆体的内径。
使用过程:增氧机工作时,动力装置2带动转动轴3转动,固联于转动轴3的叶轮4转动搅水,给池塘水面增氧。在水力推动下,增氧机围绕固定点作半径为旋转臂长度的圆周运动。如果水面较大,则可松开旋转臂上的螺栓7,调整旋转臂至合适长度,再将螺栓7穿过杆体上的连接孔连接固定,扩大增氧机的增氧面积。
本发明不局限于由漂浮体、搅水装置构成的增氧机,凡是增氧机设置有旋转臂的,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志文,未经翁志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4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更新逻辑卷中元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气流干燥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