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24392.5 | 申请日: | 2007-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加平;冉千平;缪昌文;洪锦祥;毛永琳;尚燕;沙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32 | 分类号: | C04B24/32;C04B103/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 地址: | 2111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醚类超早强型 混凝土 塑化剂 | ||
1.一种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1)水性自由基共聚反应:由84~94%单体a,5%~15%单体b和1~3%单体c在水性介质中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其中a+b+c的总量按重量计为100%;其中:
单体a用通式1表示:
式中X表示O或CH2;R1是氢原子或甲基;n和m分别为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链节的平均加成摩尔数,其中n+m=90~200,m=0~30;
单体b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或前述不饱和酸的有机胺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单体c用通式(3)表示:
式中R4是1~20个碳原子的烷基、6~9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苯基,p和r是0~10的整数,q是1~100的整数,q>p+r;
2)中和反应:共聚反应结束后,在共聚物中加入由通式(5)或通式(6)所示的烷氧基有机胺d进行中和反应,将共聚物的pH值调整为6.0~7.5:
R5、R6、R7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或羟乙基或羟丙基,但R5、R6、R7不同时为氢原子;
R8、R9、R10、R11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或或y=1或2,但R8、R9、R10、R11不同时为氢原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单体a中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链节是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二嵌段或多嵌段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通式(3)中q为12~70,p+r为0~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共聚反应时单体浓度控制在20~50%,反应时间控制在5~10小时;单体和引发剂溶液采取分开同时滴加的方式来控制共聚物的链节分布的均匀性和聚合反应本身的稳定性,单体混合液和引发剂滴加时间以控制在2.0~6.0小时;共聚反应在60~100℃下进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共聚反应采用的引发剂是常规的自由基水溶性引发剂或其混合物,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的全部引发剂占所加入单体总摩尔数的0.2~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参与中和反应的通式(5)或通式(6)所表示烷氧基有机胺d选自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二羟乙基乙二胺、二羟丙基乙二胺、四羟乙基乙二胺、四羟丙基乙二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其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常规掺量为总胶材的0.1%~0.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聚醚类超早强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掺量为0.15~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43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