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起重运输电梯实践方法及用于低层建筑物电梯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24169.0 | 申请日: | 2007-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7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 发明(设计)人: | 郁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荣 |
| 主分类号: | B66B11/08 | 分类号: | B66B11/08;B66B7/02;B66B11/02;B66B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51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起重 运输 电梯 实践 方法 用于 低层 建筑物 | ||
技术领域
建筑物用垂直起重运输工具,包括电梯和扶梯。
背景技术
一般说,电梯是安装于二层以上的建筑物,从一层面到另一层面,快速而高效地运送人员和货物。是现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起重运输工具。
电梯的分类和主要参数。一、分类:1.按用途分。有乘客、载货、客货二用、医用、住宅、杂物、观光、船用、汽车用、冷库、防爆电梯等。2.按速度分。有低:1m/s以下;快:1m/s~2m/s;高:2m/s~4m/s;超高:4m/s~10m/s;特高速:10m/s以上。3.按驱动方式分。有液压式、曳引式、螺旋式、爬轮式电梯。其余还有5种分类。二、主要参数:1.额定载重量;2.额定速度;3.轿厢尺寸;4.门的形式;5.开门宽度;6.层站数量;7.提升高度;8.顶层高度;9.底坑深度;10.井道总高度;11.井道尺寸;12.拖动方式;13.控制方式;14.信号装置;15.轿厢装置与装饰要求。
关于电梯(以来客电梯为例)的组成有四个部分:1.井道。构成有:、井筒、地坑、通风口、外门、检修口、导轨、弹簧座、厅门(牛腿、信号、按钮)。2.机房。构成有:曳引机、隔音壁。3.轿厢。构成有:厢体、厢门、信号、报警、按钮。4.配重。构成有:平衡重、导轨、弹簧座。从上述各组成部分可导出电梯所占有的四大空间,即:井道、机房、轿厢、层站(侯梯厅)。综上是电梯的基本概况描述。
电梯的安装及使用与建筑物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电梯的生产、安装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方面:机械、电器、土建。机械方面具体有:曳引机、平衡重、导向装置、轿厢及机械安全系统;电气方面包括:电动机、自动控制系统及各种电气安全限位开关;土建方面则是:井道、机房、地坑和层站,总括是建筑物的一部分。据载:国外电梯厂家,他们的安装、维修人员的数量是电梯产品生产工人的3~4倍。从中可看出电梯产品的主要环节不在生产而在安装和使用的维护上。安装作业的大部分是在井道里完成的,并且要使用电焊、气割,以及浇注巴氏合金绳头;还有起重吊运,电工作业等具有危险性较高的特种作业。我国将电梯安装作业定于特种作业范畴。
在电梯安装和维修时,极易酿成事故。主要的事故伤害有:坠落、挤压、剪切、溅烫伤、烧伤、电击等。事故发生的主要部位在井道、底坑、轿顶和层门口。
自动扶梯的定义:带有循环运动梯路向上或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是由一台特种结构形式的和两台特殊结构形式的胶带输送机组成的,用以在建筑物的不同高度间运载人员上下的一种连续循环输送的机械设备。其有30°和35°两种类形。国家标准规定:35°的扶梯,速度为0.45m/s;~0.5m/s:30°的扶梯,速度为0.5m/s~0.55m/s。扶梯提升高度分为3~10m,称之为小高度;10~45m的称之为中高度;45~65m的称之为大高度。广泛使用于宾馆、商场、车站、地铁等场所。它的输送能力:梯级宽度为600mm,人数为一人时,是4500人/小时;梯级宽度为1000mm,人数为两人时,是9000人/小时。
总之,从参考资料上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随着今后电梯技术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电梯的使用成本和管理费用也会随着技术的提高而呈增长趋势。
参考文献有:
1.安振木等编。电梯安全使用与管理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2.魏孔平,朱蓉等编 电梯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3.王志强等编著 最新电梯原理 使用与维护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4.杨江河,金少红编。三菱电梯 维修与故障排除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8
5.何乔治,熊春龄,何峰峰编著。自行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基本结构及安装维修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1
6.(英)布兰克(Blanc.A),(英)布兰克(Blanc.S)著;谢建军,黄健,康竹卿译。楼梯——材料·形式·构造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7.王建廷主编 居住中的科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
发明内容
历史上用于垂直交通,最古老的方式是楼梯。人们为了提高效率,节省体力,发明了提升机。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努力与改进。先后出现了导轨,加强了稳定性;蒸汽机、电动机,取代了人力;增加了对重、补偿链,达到了节省动力的目的。等等。直到现在,仍在使用现代技术手段作不懈的努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荣,未经郁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4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杉碱甲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空气能电饭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