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乳糖诊断/测定试剂盒及半乳糖的浓度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3386.8 | 申请日: | 200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尔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6 | 分类号: | G01N33/66;G01N21/31;C12Q1/26;C12Q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乳糖 诊断 测定 试剂盒 浓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乳糖诊断/测定试剂盒,同时本发明还涉及测定半乳糖浓度的方法,属于医学/食品检验测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牛奶在营养界素有“液体黄金”的美称,我国早在1992年由七部位联合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奶类除不含纤维素外,几乎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牛奶中的乳糖进入人体后,经小肠乳糖酶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半乳糖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必需物质,与婴儿大脑的迅速成长有密切关系。
牛奶虽好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有些人由于乳糖酶的缺乏,人体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牛奶中的营养素,还会造成钙、磷、钾、铁等元素的吸收障碍,影响婴幼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在老年人中,乳糖酶缺乏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中国成年人饮用牛乳后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病率高达86.7%,不耐受指数为0.9。
为了避免不适当饮奶对健康造成的损害,因此最好在饮奶前检查自己是否耐受乳糖,在饮用牛奶后,测试尿液中半乳糖的浓度,这是目前国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利用酶比色法(EnzymaticColorimetric Method)及酶(偶)联法(Couple Reaction)技术,计量/连续监测还原型烟酰胺辅酶(还原型辅酶)在340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得以测定半乳糖浓度的方法,同时,本发明还将给出用以实现该方法的半乳糖诊断/测定试剂盒,采用该试剂不仅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分析仪或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半乳糖浓度测定,而且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因而可以得到切实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半乳糖浓度测定方法原理如下:
半乳糖+氧半乳糖氧化酶半乳糖hexodialdose+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辅酶NAD(P)H氧化酶还原型辅酶+氧
这种方法应用半乳糖氧化酶(galactose oxidase;EC 1.1.3.9)偶联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EC 1.6.3.1)酶促反应速率比色法/终点法。半乳糖氧化酶酶解半乳糖反应产生过氧化氢,再通过偶联NAD(P)H氧化酶的作用,最终将辅酶(在340nm处没有吸收峰)还原成为还原型辅酶(在340nm处有吸收峰),从而得以测定还原型辅酶在340nm处吸光度上升的程度/速度,通过测量340nm处吸光度上升的程度/速度,可以测算半乳糖的浓度大小。
实验表明,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配制成本的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考虑,无论是单剂、双剂还是三剂,如下成分关系的本发明半乳糖诊断/测定试剂盒较为理想:
缓冲液 100mmol/L
稳定剂 500mmol/L
辅酶 3mmol/L
半乳糖氧化酶 10000U/L
NAD(P)H氧化酶 12000U/L
本发明的半乳糖诊断/测定试剂盒可以是单剂,包括:
缓冲液、稳定剂、辅酶、半乳糖氧化酶、NAD(P)H氧化酶。
试剂盒可以是干粉状态,在使用前加水溶解后使用;也可以配制成液体试剂,直接使用。
也可以将上述单剂试剂配成如下双剂试剂:
试剂1
缓冲液、稳定剂、辅酶。
试剂2
缓冲液、稳定剂、半乳糖氧化酶、NAD(P)H氧化酶。
辅酶、半乳糖氧化酶、NAD(P)H氧化酶在试剂1或试剂2中的位置可以不限。试剂盒可以是干粉状态,在使用前加水溶解后使用;也可以配制成液体试剂,直接使用。
还可以将上述单剂试剂配成如下三剂试剂:
试剂1
缓冲液、稳定剂、辅酶。
试剂2
缓冲液、稳定剂、NAD(P)H氧化酶。
试剂3
缓冲液、稳定剂、半乳糖氧化酶。
辅酶、半乳糖氧化酶、NAD(P)H氧化酶在试剂1、试剂2或试剂3中的位置可以不限。试剂盒可以是干粉状态,在使用前加水溶解后使用;也可以配制成液体试剂,直接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33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