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冷-内热型溶液除湿-再生装置及除湿-再生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22960.8 | 申请日: | 2007-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1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松;王庚;殷勇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F24F3/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热 溶液 除湿 再生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内冷-内热型溶液除湿-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新风进口(5)、乏风出口(6)、集液槽(7)、矩形外壳及保温层(8)、溶液出口(9)和布液槽(10)、除湿再生单元(11);其中集液槽(7)位于矩形外壳及保温层(8)下,并与矩形外壳及保温层(8)相连通,溶液出口(9)位于集液槽(7)下,并与集液槽(7)相连通,布液槽(10)位于矩形外壳及保温层(8)的上部,除湿再生单元(11)位于矩形外壳及保温层(8)的中部,乏风出口(6)位于布液槽(10)与除湿再生单元(11)之间的矩形外壳及保温层(8)的一个侧面,新风进口(5)位于除湿再生单元(11)与集液槽(7)之间的矩形外壳及保温层(8)的另一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内热型溶液除湿-再生装置,其特征是除湿再生单元(11)有若干个,在矩形外壳及保温层(8)中并排或串联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冷-内热型溶液除湿-再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除湿再生单元(11)包括冷热媒通道(1)、冷热媒进口(2)、冷热媒出口(3)和热质交换床(4);其中,冷热媒通道(1)和热质交换床(4)平行位于冷热媒进口(2)和冷热媒出口(3)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冷-内热型溶液除湿-再生装置,其特征是冷热媒通道(1)与热质交换床(4)是相间平行布置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内热型溶液除湿-再生装置的除湿-再生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分为溶液的流程、空气的流程、冷/热媒的流程,其中,
1)溶液的流程:溶液首先进入布液槽(10),该槽使溶液均匀分布后因重力作用下落至热质交换床(4),在除湿再生单元(11)的热质交换床(4)表面形成降膜,并在热质交换床(4)表面与逆流的空气进行热质交换,同时与冷热媒进行热交换,以完成除湿/再生过程;溶液通过除湿再生单元(11)后进入集液槽(7),最后通过溶液出口(9)离开本装置;
2)空气的流程:空气经新风进口(5)进入本装置,在矩形外壳及保温层(8)的通道中向上与除湿再生单元(11)中的溶液做逆流流动,并在热质交换床(4)表面与溶液进行热质交换,最后经乏风出口(6)离开本装置;
3)冷/热媒的流程:冷热媒通过冷热媒进口(2)进入本装置中各个除湿再生单元(11),然后流过单元中的冷热媒通道(1),同时与溶液进行热交换,在此之后,通过冷热媒出口(3)离开除湿再生单元(11),离开本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96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塔新型双斜波淋水填料
- 下一篇:用于关节内粘弹性补充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