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N-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2802.2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9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根林;宋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7 | 分类号: | G01N21/77;G01N21/82;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素卿 |
地址: | 210095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奶牛 隐性 乳房 快速 诊断 试剂盒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快速诊断试剂盒,定名为“双N-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试剂盒”,专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
二、技术背景
在一个牛群中,大多数乳房炎是隐性型的,由于无临床症状,肉眼很难判断。隐性乳房炎的危害主要体现为:(1)隐性乳房炎造成的泌乳母牛产奶量的损失占总生产能力的10%~15%;(2)隐性乳房炎牛易于转变为临床乳房炎;(3)隐性乳房炎牛所产乳汁中含有大量的炎性因子、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可能危害牛奶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目前,国内外监测隐性乳房炎的方法有:(1)直接(牛奶)体细胞计数法,这是监控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可靠手段。但是,测定牛奶体细胞数,如果用仪器测定,一台体细胞测定仪的价格达40~60万元左右;用显微镜(人工)测定,则要对牛奶进行特殊处理,并对每个乳样进行观察计数,费时费力,且可靠性不高。(2)间接体细胞计数法,现在大多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该方法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便于早期发现,但该技术的知识产权是国外的,且检测费用较高(每头奶牛每次检测材料费用0.3~0.5元人民币左右);国内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的基础上衍生了一些检测方法,如兰州乳房炎检测法(LMT)、杭州乳房炎检测法(HMT)和上海乳房炎检测法(SMT),但同样存在检测成本较大,且不适用于泌乳后期奶牛等问题,几乎在奶牛场没有应用。(3)其他检测方法,主要根据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Na离子或Cl离子等浓度的变化,或根据乳汁酶含量的变化,而设计的乳汁pH检测、乳汁电导率检测、乳汁酶检测方法等,但这些检测方法需要采集乳样到实验室测定,且需具备特定的仪器,而不能用于现场检测。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试剂盒,此诊断试剂盒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符合率高,而且简便,成本低廉,测定结果不受季节、环境温度、奶牛泌乳期、饲养地区及日粮中不同食盐添加量的影响。
技术方案
双N-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试剂盒,其特征在于,
试剂A:
每10ml处方量含:硝酸银1.2920g,去离子水10ml
试剂B:
每10ml处方量含:铬酸钾0.9990g,去离子水10ml
上述双N-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试剂盒还可含有试剂C:100ml去离子水。
上述的双N-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1.2920g硝酸银溶解于3~5ml去离子水中,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无菌密封包装于棕色试剂瓶中,并用黑色纸包裹,此即为试剂A;
将0.9990g铬酸钾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无菌密封包装于棕色试剂瓶中,此即为试剂B;
试剂A和试剂B组合成“双N-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试剂盒”,于阴凉干燥处保存,试剂C为去离子水,对于没有去离子水的使用者选配,用于在测定前对试剂A进行稀释。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试剂盒,定名为“双N-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试剂盒”,专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本试剂盒不但达到了与国外“加州隐性乳房炎检测法”有高的符合率(阳性符合率为90%以上),而且经与体细胞计数法比较,证明其可靠性更高,能准确反应牛奶体细胞含量,且具有不受季节、温度、奶牛泌乳期、奶牛饲养地区及日粮中不同食盐添加量的影响,并同时具有快速、准确、简便、价廉等优点,每一个奶牛乳汁样本的检测试剂盒成本仅0.02元。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的新型快速检测试剂盒组合。“双N”的含义是技术发明者的单位名称“南京农业大学”中的英文首字母“N”和试剂盒的主要成分“硝酸银”中的英文字母“N”的组合。
(一)试验盒研制
1.牛奶中氯离子浓度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亚膦酸单烷基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 下一篇:线路板与电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