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2792.2 | 申请日: | 200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1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贤;吕晓娟;徐步;龚建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102 | 分类号: | A61K39/102;A61P31/0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5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禽多杀性巴氏 杆菌 疫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家禽口服免疫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以及该疫苗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是一种引起家禽和野禽禽霍乱的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禽在48小时内可死亡90%-100%。目前,在我国家禽传染性疾病中,尤其是水禽(鸭和鹅)因禽霍乱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仍十分严重。据家禽疫病统计,因禽霍乱疫病死亡的家禽数量占我国家禽全年总饲养量1.3%,占水禽总饲养量的1.9%。目前我国用于预防禽霍乱的疫苗产品有“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禽霍乱氢氧化铝灭活疫苗”、“禽霍乱油乳剂灭活疫苗”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G190注射活疫苗”等,但这些疫苗有两点不足之处:一是无论灭活疫苗还是活疫苗均需通过注射免疫,这样会引起各种应激反应(注射局部炎症,肌肉坏死,减食减蛋,生长受抑等);二是由于灭活疫苗中部分药残会造成食品污染,既不能用于生长快速型肉禽或者6周内准备上市的禽类使用,也不适宜口服。相比之下,通过饮水或采食途径口服接种疫苗,既使用方便、没有应激,也没有药残、保证食用安全,更容易被养殖者和消费者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旨在研制一种可通过饮水或采食途径口服接种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以减少应激、降低药残,提升疫苗的免疫效力。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家禽口服免疫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实现第一个目的技术方案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天然弱毒株P7810血清型A:5制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天然弱毒株P7810血清型A:5,是从历年来收集、保存的若干株自然病例体内分离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菌种中,经多年反复筛选后获得的一株试验结果认为是天然弱毒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7810 A:5(pasteurella multocida P7810 A:5)已于2007年5月10日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名称及鉴别特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株号:P7810,血清型:A:5,保藏编号CCTCC NO:M207059。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实现的技术方案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天然弱毒株P7810血清型A:5菌种复苏传代后培养增殖,制成种子菌液;
(2)将种子菌液经深层通气发酵培养或扁瓶固体培养后,收集菌液,并浓缩;
(3)按上述菌液量加入重量1.5%明胶和5%蔗糖后,分装冻干,制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
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合理、科学,生产稳定,成本低,产品安全可靠,其安全剂量大于100个免疫剂量。疫苗免疫剂量为鸡25亿/只、鸭50亿/只、鹅50亿/只。疫苗免疫后在第3天即可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力,在第8天可产生坚强保护力,免疫期达6个月,群体平均保护率在75%以上。不仅对同型强毒株的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能力(80%-100%),而且对异型强毒株的攻击同样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40%-60%)。通过区域试验应用表明,本发明通过口服途径免疫,既达到提高免疫力,延长保护期,适应群体免疫的目的,而且无副作用,方便用户,节省财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防禽霍乱的口服弱毒活疫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7810冻干菌种经复壮后,选取典型菌落培养后制成种子菌液,再将种子菌液经培养增殖并浓缩后加入1.5%明胶和5%蔗糖,分装冻干。将疫苗经饮水途径分别对三组140日龄的健康来航鸡共45只进行免疫接种,各组内试验鸡饮苗的时间相同,攻毒时间分别在免疫后的第3天、第5天和第8天。结果免疫后第3天攻毒各组产生的保护率为70-80%;第5天为75-95%;第8天为80-100%。由此可以判断,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7810活疫苗在免疫后的第3天即可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力,第8天可产生坚强保护力。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